论语索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书章句集注》:

樂,音洛。朋,同類 也。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眾,故可樂。”又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这一句话还算好理解,按字面的意思,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这种理解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不深刻的解读下,便不能显示出笔者的学问,也不能显示出孔子和记录这句话的弟子的深意。

朋,《四书章句集注》解释为同类,《易·兑》里有“君子以朋友讲习”这句话,孔颖达注疏为:“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按照互文的手法,同门和同志便都可称为朋友。
《论语》里有一些关于朋友的说法,可以看到儒家对于朋友的态度。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在这二句里,可以看出,朋友放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子夏把事父母、事君和与朋友交相提并论。
乡党: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孔子为死无所归的朋友办丧事,足以在孔子心中朋友的地位。
子路: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在子路那时在,朋友相互批评鼓励,兄弟相互和睦,是士的基本修养。朋友与兄弟相提并论,也可见朋友之重要。
《礼记》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一般认为,儒家是修身齐家,然后以齐家的道理治天下,其实不然,儒家已经在齐家和治国之间进行了自我革命。夫妇之伦只适用于夫妇,父子之义也只适用于父子,牵强到君臣之义,以此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春秋》里大量家事与国事分不清而导致的悲剧。
朋友是同门同志的人,这些人不是兄弟亲戚,但却在修身和政治理想上相互扶持,非常为儒家所看重。

朋,后世常与党字联用,成为具有贬意的朋党。但在先秦时,朋与友几乎同意,但朋与党有区别。
党字的原意指亲族:父党、母党、妻党,如:阙党童子《礼记·坊记》:睦于父母之党。便是指与叔伯姑舅搞好关系。
后来也用于同乡:如邻里乡党;吾党之小子狂简吾党之直者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后来又有了些贬意,《论语》里但有两处:述而:“君子不党“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不党便是不私袒,不营私,不以小集团利益取代大集体利益。
晋商“用乡不用亲”,便有一种有朋无党的意义。
从此党便在中文里有了些贬意。
儒家可以称为有朋不党,周而不比。现代党内称同志,其实已不是先秦时党的含义,倒是与朋、友的含义更相近。

对朋、党的态度

朋与党的区分可以看出儒家处世和政治的伦理,异姓而同志的朋友对君子的帮助更大,而同姓或亲族或同乡的人却可能误事。冯仑有个讲座,讲了重用自己人的不良后果,所谓自己人,便是公司里的亲族、故旧、妻舅等等,便是本文中的“党“,他们出卖形式上的忠心,换取行事的特权,最终误事。《春秋》里满篇都记着这种案例,孔子的深意也大概在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3,355评论 0 1
  • 子路第十三 共30章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如何为政,孔子答道...
    田园读书人阅读 1,251评论 0 2
  • 万事贵在坚持,看到以前和现在写的字真心觉得退步了很多,所以以后好好坚持练字吧
    梓晰沐染阅读 441评论 0 0
  • 我不喜欢很多人的注视,甚至有点恐惧,那么多目光集中在我身上时,我感到浑身上下都不对劲,所有的动作都开始不自然,失去...
    九月星辰阅读 119评论 0 0
  • 笑来老师很好地总结了吞噬时间的“三个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莫名其妙的凑热...
    乐简家阅读 5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