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拒绝嫂子的勾引之后,一连十几日,都没去哥哥家。
这一天,正是十一月中旬左右,知县派给武松一个任务:让他护送金银上东京。接到任务之后,武松带着一个士兵,买了酒、鱼、肉、果品等物品,来到哥哥家。
大家请注意,下面这一句,有点重要。
原文:
武大恰好卖炊饼了回来,见武松在门前坐地,叫士兵去厨下安排。
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呢?武松来到哥哥家,但并没有跟以前一样,推门掀帘进去,而是等哥哥回来。
那么我们就不仅要问,武松为什么不送去呢?只因家中有嫂嫂一人,不方便进去。
想必看过前文的人都知道,武松内心深处是条好汉,绝对做不出那种对不起哥哥的事情,所以不想独自面对潘金莲。
潘金莲见武松提酒肉过来,心头又痒痒起来,拿话问武松,可惜武松根本没说闲话,直奔主题。
武松有事要说,三人上楼。
那么请看这一句,座位的坐法,却有讲究。
先看武松第一次跟嫂子喝酒,是什么坐法。
原文:
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
那么再看这次武松三人是什么坐法。
原文:
武松让哥嫂上首坐了,武松掇条杌子,横头坐了。
看到了吧,这次武松没有跟嫂子坐对席。
两次的座位变化,可以看得出来,武松已经绝了那种念头,不然的话,第二次能不能把持得住,就不太好说了。
落座之后,三人各有什么举动?
原文:
武松劝哥哥嫂嫂吃酒。那妇人只顾把眼来睃武松,武松只顾吃酒。
前原文:
那妇人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她看不过,只低了头,不恁么理会。当日吃了十数杯酒,武松便起身。
对比可以看出,武松跟之前的变化,相差很大。以前的他害怕嫂子看,而且还会低头,一定是害羞了吧!再吃点酒,就要起身离开。现在的武松已经不再低头,稳如泰山。嫂子还是以前的那个嫂子,水性杨花、不守妇道、引诱小叔子;但今天的武松,早不是以前的武松了,经得起诱惑,受得住寂寞,心坚如铁。
酒桌上,武松对武大说了四件事:
1.迟出早归。
2.不要和人吃酒。
3.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4.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武松又对嫂子说了什么呢?
原文:
1.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
2.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
3.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
4.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武松同样说了潘金莲四点,但意思也无非就是:你不要招蜂引蝶,恪守妇道才是正理。
但武松最后一句话说出来,潘金莲立马翻脸,说武松是胡说八道?那么武松真的是胡说八道吗?当然不是。
后面武松又加一句‘只要心口相应,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那么大家还记得吧?潘金莲曾说武松在外面包养了女人,就说过武松一句‘叔叔口头不似心头’。
前后正好相应,武松又反击了回去,可见武松并非没有头脑的人,也正说明武松把嫂子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
至于他的头脑表现在何处?我们接着往下看。
武松上京送金银,武大郎很听弟弟的话,按照武松吩咐的做。每天迟出早归,早闭家门,一连三四日,潘金莲心内焦躁。
这个‘焦躁’什么意思,大家也都知道,不再解释,正好与前文呼应。
潘金莲还说了一句话,让人读后不禁有点毛骨悚然,也算一个伏笔。
原文:
“……便把着丧门关了,也须吃别人道我家怎地禁鬼。……”
这里出现一个‘丧’字,那么谁丧了呢?
按原书记载,现在这个时间,是十一月下旬左右,而武大郎死的时间却是正月二十二,中间也只隔了两个月而已。
再往下发展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潘金莲遇到西门庆。有关这段故事,以后再叙。
且说武大郎死后,武松归来。
武松上京的时间,是在他搬离大哥家后十数日,也就是在十一月中下旬左右,但原书却道,武松此去将及两个月。
但他回来的时候,是几月份呢?
原书:
新春天气,回来三月初头。
金书(金圣叹版本)
去时残冬天气,回来三月初头。
可以肯定,他回来的时间,是三月初。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间节点是对不上的。但此篇不说时间问题,以后再解密。
此篇单说武松回家后,所做的几件事,这跟以后的武松性格大变,有极大关系。
归家后,见到哥哥灵位,武松先是以为自己眼花了,由此可见,武松是极度镇静的。但转眼,他就镇静下来,而且还劝嫂子休哭。
不愧是英雄好汉,越是情绪波动越不能乱,镇定自若,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嫂子都回答了。
守灵后第二天,武松又问嫂子问题,一直问到潘金莲提到何九叔。
问到何九叔之后,武松怎么说的呢?
原文:
原来恁地。且去县里画卯归来。
但他真的去画卯了吗?当然没有,而是直接去找何九叔。
可见武松对潘金莲是极其不相信,极其不信任的,连自己的行踪都要隐瞒。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先稳潘金莲,暗寻证据,因为他怀疑哥哥的死不正常。
第一步:找何九叔。
找到何九叔后,武松首先使用心理战术。
原文:
何九叔心里已猜八九分。量酒人一面筛酒,武松便不开口,且只顾吃酒。何九叔见他不做声,倒捏两把汗,却把些话来撩他。武松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
试想一下这样的画面:一个能把老虎打死的人,坐在你面前,沉着一张脸,只喝闷酒不说话,换作任何人也会被吓个半死。
更何况何九叔对自己的老婆曾说过“他是个杀人不斩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
在何九叔心中,武松是杀人不斩眼,也就是杀人不眨眼,何等的恐怖。
这个心理战术很成功,更何况武松还有刀,何九叔如实招来,且引出卖梨子的郓哥。
第二步:找郓哥。
武松给了郓哥五两银子,又承诺以后再给十四五两银子做本钱,所以郓哥就全说了。被判刑之后,武松将十二三两银子给了郓哥老爹,言而有信,是条好汉。
第三步:上县厅。
武松带何九叔、郓哥两个证人,见了知县,要告潘金莲跟西门庆通奸,下药毒害武大郎。
结果,失败。
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武松并非没有头脑,相反头脑很清醒,而且办事很有节奏。
第四步:召集邻舍。
告状不成,武松也没失去理智,又制定一套计划:买祭物摆在哥哥灵前,又安排士兵把门,便请了王婆、姚二郎、赵四郎、胡正卿、张公,外加潘金莲,共六个人,座位也有些讲究,在此不叙。
在此过程中,武松是有说有笑,一点也没有发怒,打消潘金莲与王婆的戒心。
直到喝了七杯酒,那这七杯酒又有什么讲究呢?大家应该知道,这天正是武大郎断七,也正合他们七个人。
第五步:逼问。
武松发难,左手拿住潘金莲,右手指着王婆,连骂潘金莲三声‘淫妇’。
淫妇这个词,在二十六回之前,一直是指潘金莲,可见水浒传中对潘金莲的定义,并非真正的贞洁女人。
第六步:杀奸夫淫妇。
武松从潘金莲口中得知了整个事情过程,先杀了潘金莲,又在狮子楼杀了西门庆。
这个杀人的过程,可谓是极其精彩,但与本篇主题不符,明天再解。
第七步:再上县厅。
武松带着一干领舍、提着两颗人头,再上县厅。这一次知县终于干了一回好事,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一心要周全他,便改了罪名,押他前往东平府。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知县当场判了武松死刑,那他是什么表现呢?恐怕会当场割了知县的人头。再加上西门庆已死,知县跟西门庆的合作到此结束,正好成全武松。
至此武松与嫂子的那些事,便算完结了。但这其中,还有一个颇令人疑惑的地方,那就是武松杀嫂的过程跟方法,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至于武松怎么个杀法,明天再解。
微信公众号:释迦说。
今日头条号:释迦说。
PS:第一天入驻‘简书’这个平台,希望在这里可以结识更多的同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