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如果问上海的高中孰优孰劣,很多人会抛出一份“一本率排名”,然而自2015年后,就已经没有了一本二本的说法,自然也就没有了“一本率”,所以现在可以找到的高中“一本率排名”都是严重过时的。
从2016年开始,上海优质高校比如复旦和交大在高考时,最大一块名额是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近年每年上海通过综评录取的总数在2100~2200人左右,其中复交录取人数1300多人,占复交在沪招生总数的90%以上,通过综评录取的985大学人数则占了上海所有985大学名额的一半以上。
综评入围和录取情况通过官网公示,因其信息公开透明,分量又非常重,所以各高中在综合评价中的录取人数,是评估各高中办学水平与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上海共有60多所市重点高中,各区分布密度区别很大,有的区数量很多,有六七所,有的区只有一两所,比如黄浦、静安就有市重点很容易考的说法,这种说法真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不是所有市重点都是真正的市重点,您孩子考上的市重点高中,可能比某些区重点还差。
这里又牵涉到另外一个概念,在评估初中水平的时候,市重录取率是最重要的指标,然而现在名不副实的市重点比例真不少,因为上海的市重点高中哪怕表现再差,title是不会摘的,所以把这些高中找出来,对挤干水分、准确评估其水平和各区教育资源是很有意义的。
纵观2017~2019上海三年的综评录取数据,各高中的表现是天差地别的,顶尖高中的综评录取率可以达到30%~45%,而在综评中颗粒无收的市重点高中也不是一个两个,比区重点表现还差的也有一大堆,本文就盘点一下这些高中,以供家长学生参考。
一、在三年综评中全军覆的市重点高中
上表是在2017~2019三年综评中被录取数量等于1和小于1的五所市重点高中,在综评中颗粒无收实在是说不过去,个人认为上海市重点高中只许上不许下的规矩应该改一改了,以免误导群众们。
上表五所中,有三所是静安区的高中,这三所高中不要说和西南位育、东昌这样的强区重点不能比,和区内的区重风华也相差甚远,实在是徒有其名。
再看一下这五所高中对应年份的区内平行志愿录取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2014~2016年间,除了华师三附在2016年区内收分超过了570外,其他年份所有学校都没有超过570,表中静安的三所高中平均收分都在五百四五十分,这个分数通常在中考中位数上下,怎么可能要求这样的生源在三年后选拔TOP5%的竞争中胜出呢?
难怪高考综评被剃光头了。所以说在静安,考“市重点”确实很容易,但这些市重点,超过一半是名不符实的(后面还有一所),没什么实际意义
二、 教育强区、大区也有“伪市重点”
“伪市重点”该如何定义,个人认为,比优秀区重弱的就可以算。
市重点高中相对于普通区重点和普中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零志愿和预录从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优先来挑选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源,而普通区重点通常只能通过裸考分来录取,所以市重点在高考中竞争不过区重点是说不过去的。
先看一下上海有哪些在综评中表现比较出色的区重点:
上表五所区重点中,西南位育的综评表现已经直追八校了,当然西南位育并不是普通的区重,其强悍战斗力来自于西南位育初中部直升的学生,甘泉外国语也同样不是普通区重,但另外三所都是普通的区重,其综评表现除了第一节提到的五校,比不少其他市重点都要强。
如果以徐汇中学为标准的话,“伪市重点”的范围和比例要超过1/3,未免也太多了,本节就以上述五校中最弱的风华综评录取率1.79%为标准,盘点一下在此以下还有哪些“伪市重点”。
其他在2017~2019年综评录取中表现弱于风华中学的市重点高中:
年均综评录取率低于1.8%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学校一个班50人,能综评录取的学生连一个都不到,考上985(现在叫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以上可以看到这十所“伪市重点”高中分布在各区,其中还包括徐汇、杨浦、浦东这样的教育强区、大区的高中,所以迷信教育强区大区的高中质量也是要不得的,一定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外来自黄浦的也有三所,虹口则有一所,这些老城区因为人口外迁,可挑选生源规模不断缩水,选拔余地有限,其区属市重点尤其是排位靠后的高中竞争力衰退严重,松江一中、朱家角还有前面的华师三附的表现,则说明郊区区属头牌高中对优质生源的垄断和升学的单线特性。
三、 高进低出的典范
我统计了一下这十所高中综评对应入校年份的平行志愿录取分,可以发现录取分最高的也就是标红的这四所高中均超过572分,其中杨浦的同济一附这三年的录取均分比区重点风华中学高了整整十分,综评表现却反而不如,不要觉得这录取分低,那是因为2015年的中考卷明显偏难,那年全市市重点裸考录取分相比常年平均下降了有15~20分。
还可以发现这四所高中分别来自于杨浦、徐汇、虹口、浦东。除了浦东,这几所高中和所在区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民办初中数量多,且远远强于公办;
2、都是区内最弱的市重点高中。
第一个特点会造成中考高分段学生比例会明显比其他区多(裸考取向的民办初中风格大家都懂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竞争激烈”;
第二个特点会造成这几所高中很难在预录阶段招纳到区内真正优质的生源。这是这些学校高进低出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和学校主观原因也有关系,有些高中中考录取分和这几所高中差不多,也并非区内头牌,综评表现却会好很多,这些高中在教学上一定是存在问题的。
综上,“伪市重点”数量和比例还真不少,标准放低都有十五所,占比近1/4,某些区甚至超过一半,所以觉得某些区市重点多,考起来容易的家长学生真得好好研究一下,根据自己孩子的水平准确定位,别费劲跨区反而吃了药,在评估这些区初中的市重率也得留个心眼才行,基本上啊,得打个狠折。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中考和高考,那是两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