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家集团企业里任职高管,每次遇到问题,总是想“我要以老板的思维”来处理,结果呢?和老板的决策比较起来发现,就像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里观音对唐僧说的那样“还差那么一点点”,是什么原因差那么一点点呢?
后来我就在想,自己得当老板,只有当了老板才能和老板在交流时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地体会老板决策时依靠的第六感是什么,才能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一语中的,直到我创办乐邦律师事务所,采用公司治理的模式来运营后发现,原来,老板和员工的思维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层次和深度上的。
有人跟我说,如果员工有股份就可以像老板一样思维了,就我做过的股权激励而言,我的经验是:月薪是碗里的,奖金是锅里的,而股权激励只是一张长期饭票而已,给你一张饭票你可以变成股东身份,但是,离老板的思维还差一点点,记得某人说过,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所以,稀缺资源是不可能像快餐盒一样人手一份的。
那么,什么是两者的区别呢?并且难以改变。我认为老板和员工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卖的东西不同,员工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在卖力,只是多少而已,而老板最差的努力也是在卖命。
历史总会重演。今天的故事就是昨天的历史。
比如说,为什么刘邦比项羽成功?项羽是当年的王思聪呀,家境好,一出来做事就在大人物身旁见习,一说要创业就拿到了一笔巨额风投(亿元零花钱)。而刘邦呢?包工头一个,混到四十多岁只有几个泥瓦匠在身旁,怎么比呀?故事还没有开场你就仿佛猜到了结局。好在,创业毕竟不是泡妞追妻,最后笑的却是刘邦。项羽从来没有反思自己为什么失败,哪怕是在乌江自刎前的最后一刻,还咬着牙齿说是天要灭我。如果那天我在他身边,我会告诉他,其实,你的生死这件事吧不归天管,归刘邦管。你项羽不是叫创业,而是叫继承衣钵,到哪里都有前呼后拥,而对手刘邦脑后有反骨,一旦造反就骑虎难下这才叫创业。刘邦没有什么资源,唯一有的就是一条命,只要命能保住,创业只是尚未成功而已。他的所有策略就是保住命,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鸿门宴这出戏,刘邦明知暗藏杀机,但是仍然匍匐前往,因为,不去,立马被干掉,命就没有了,而示弱,俯首称臣,尚有一线生机。我在想,刘邦读书少听戏可能多,多半是看过勾践舔粪这段戏。如果项羽是老板思维,这么大的隐患,说什么也要讲这货给撕扯了去。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孙悟空说,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等到楚汉相争后期,因为长期对峙难分胜负时,两个人就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缔结了和平相处N项条约,岂料墨迹未干,刘邦就毫不犹豫地干掉了项羽。你要注意一下,画了楚河汉界的象棋对弈上,将是指项羽,帅是指刘邦,据非官方统计是帅胜多将胜少。
所以,一个员工,你无论如何卖力,你的骨子里都像泡妞,有机会就上,揩把油就溜。而每一个老板都有中二病,爱上了创业,就干了这件卖命的买卖,每个老板说起来都有一段鸿门宴的往事,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们每逢决策之际都无限联想起那段匍匐求饶的心路历程。
最后,祝愿天下老板都能心想事成!期望董高监们保护师父(主公)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