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个很火的话题叫“不发朋友圈的我们”,许多人分享自己使用微信的变化,从以前的一天十几条朋友圈到渐渐失语,现在直接关闭朋友圈,这是一批人的生活折射,进入人生忙碌期的一代人,开始集体退出网络社交。
微信最初就是方便人际交流才创造出来的一个应用,时至今日,网络社交媒体的工具有很多,除了老资历的微博微信,还有抖音快手这种视频平台,也有豆瓣这种古早但相对小众的,可不论是哪个平台,无法否认的是相当一批八零后九零后已经不那么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要说原因,那自然很多方面,不论是迫于生活压力也好,还是随着年龄增长人变得越来越封闭,就连逢年过节的群发消息也越来越少。以前跟朋友出门吃饭,有句经典的话叫作“朋友圈先出”,现在嘛,朋友只剩躺在通讯录里的一串号码,哪还有一起吃饭的机会。
群发消息最早是以短信群发的方式,在微信诞生以前,过年的群发短信曾经备受诟病,一方面觉得群发这种近似于机械化的祝福不够诚意,往往都是基于一些利益联系的号码机主之间,另一方面如果收不到群发短信,又觉得自己被人所忽视,所以群发短信的境地颇类似今天的春节晚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收到的群发不好单条回复,自己又不爱用群发,一旦某一天忽然发现这些曾经厌弃的群发消息在节日里不再出现,心头却忽然有了一些失落,或许真的从所有人际圈子里淡化了自己的存在,这种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你不希望被打扰,希望自己如同朋友圈里的空气,存在却不可见,另一方面又担心被周围的人群完全遗忘,矛盾而反复。
朋友圈是单向分享,祝福短信是双向联络,实际上更多时候这种联络也是单方面的,如果你留意一下,过年群发祝福微信和短信的大约是同样一群人,尤其短信,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信息化时代,带有一丝怀旧气息的短信,忽然显得更有人情味了。
人与人交往,自然还是面对面效果更好,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很多人开始断亲交往,社交圈逐步缩小,年假七天刨除来回路上的时间,登门面对面的拜年送祝福越发困难,如果今天,年节的时候还能收到一条群发短信,你应该高兴,这表示别人没有删你的号,他还记得你,且平时又没来打扰,他只是在节日里给你送来了美好的祝福,甚至并没指望你去回复,这可真是当代人际关系里的神仙友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