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造物指的不是信息创造了物质,而是物质是信息的一种形式的表达。信息造物猜想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承认信息造物猜想能提供一个解决存在意义的可能,就必须先承认人与非生物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也就是说人通过努力满足其欲望的整个过程因为人的工具的本质不显得光荣反而变得耻辱。
信息造物猜想在解决人类意义问题的同时把人类整体推向了一个不可能逃出来的深渊。这个深渊的形成源于人类文明与信息文明在特点上的冲突,人类文明总是把一整套评价标准施加在社会成员中,在这个标准中有大多数人能够努力存活的世俗方案。当然这个方案漏洞很多,它无法解决一切对于本源的提问。当社会中的一些个体对于本源的追问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会有许多种猜想来为人存在的意义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信息造物猜想是其中一个。从信息的角度上来讲,不是因为这些人看见了真理,而是这样的信息通过这些人得到了一些形式的表达而已。
人类文明有序运行是需要很多限制条件的,这些限制条件如同枷锁一样牢牢绑紧人类社会群体中的所有个体。有社会,就有利益的冲突,就有规则来限制个体行为,这是社会的基本属性。但是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其文明的特点既简单又野蛮,那就是表达和复制。信息中的所有片段都不必担心被扣上道德败坏的名声而失去得到表达的机会,没有得到表达的信息不是弱也不是坏,仅仅是因为物质世界对于信息来说是不可知的,信息只能通过物质来表达,而不能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承认信息造物猜想,就等于是推翻人类文明为自己提供的生存的思维方式,就相当于承认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哪种人生比另外一种人生更好,因为一切人生的表达的主体都不是人的自由意志,而是背后削尖了脑袋想要到物质世界“看一看”的信息。
如果不考虑造物主想要什么,只是努力去实现“最完美的人生”呢?那么我也可以说,并不存在什么最完美的人生,即使不从信息的角度理解人类社会,一个人在其生命中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也不过是官能享受。在物质世界铁板钉钉地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后,一切人所能感受到的愉悦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是官能的,荣誉感幸福感美感等等都未能超出其范围,并不存在超脱生理之外的精神快感。又因人终有一死,因此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能获得的最大的奖励是尽可能久但不是无限的官能享受。不管怎么说吧,一个人在世俗的道路上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就是这样了。
对于不能在人类文明提供的世俗方案中找到意义的人,对一切能提供意义的猜想的迷恋或许就是一个深渊。不断地寻找和想象可能的生活方式,如同在没有出口的迷宫中找寻出口一样,疲倦而且孤独。追问意义这件事情,结果好像就只能是,消极,绝望,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