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0年的第*31 *篇文章
七月就要过去啦,又到了一个月一度复盘-计划的时间了。我的困扰是:每个月的目标好像就没有实现过,改变为什么那么难?
大家应该看过这张图,看的时候虎躯一震:好像是这么个道理,看完以后该干嘛干嘛。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道理,为什么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大家中学都学过量变和质变的,小习惯的培养就是那个量变,我们通常不会理会微小的变化,因为反馈实在太小了,微乎其微。今天攒下的几块钱并不能帮我们马上成为百万富翁,今天少吃的那一口也不能马上把我们塞进S码。不幸的是,这一规律反向也成立,今天放纵一下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影响。这种“延迟反馈”是我们难以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
那好像周围还是时不时会有逆袭的例子,他们又做对了什么呢?
先聊一聊误区吧,当被问到怎样才能逆袭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首先,要有个小目标。。。对不对?
这么想是有问题的:
①竞技比赛上,所有人都想拿冠军,最终 ,冠军只有一个,是其他人想的不够强烈吗?
②也有这样逆袭又反弹的例子,某位仁兄要一年内实现某个小目标,于是这一年ta紧盯这个小目标,终于,在约定时间内做到了,实现目标的ta得意忘形,随后,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③实现目标,扼制了你的快乐。为了之前立下的目标,你告诉自己要控制自己,要延迟满足,为了实现目标,你变得如此不快乐。
④目标是为了终止游戏,而设目标的初心是将游戏继续下去
那,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是,忘记目标,专注于好习惯体系的打造。
体系和目标的区别是什么?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设计实现这些结果的过程。
比如八月我想减重3斤,这是目标。而体系则是一系列可实现的、具体的行为。不完全包括:家里不买零食,回家路上走那条没有便利店的路,早上将闹钟调早30min做一组运动等等。如果目标是北极星指标的话,体系就是战术,还是符合SMART原则在战术。当然目标不是一文不值,Plan is useless,Planning is essential。目标的设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不是。
接下来聊点形而上的东西。最近看了部漫改日剧《我的家政煮夫》女主是位医药代表,家里那叫一个乱,她也很努力地想让家变得整洁一些,却怎么都做不到,但她的专业书和资料却整理地很好。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因为身份不认同。
还是刚才日剧的女主,原来从小她妈妈给她灌输的思想就是女孩当自强,要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不能做全职家庭主妇。所以女主给自己的人设就是职业女性(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且结果优秀)家务就没那么重要。
改变习惯,改变的不仅仅是习惯,习惯只是那个最表面的东西,改变是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
还是以减肥为例,“我是个胖子,这个月我要瘦十斤”VS认同自己是个健康的人,日常行事都在思考:健康的人会怎么做。两种哪种更容易做到瘦十斤?
你越是以自己身份的某一方面为傲,你就越有动力保持与之相关的习惯。你可能会出于某种动机而培养了某种习惯,但让你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经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了。
你可能生活很忙,压力很大,总是实现不了你前年跨年时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也许,你做不到的真正原因是你不认为是那样的人,你定的目标与你的自我形象是矛盾的。
那怎么能做到既重视自己身份中服务于自己的新特性,同时又能逐渐抹去妨碍你的那部分?
其实啊,你的身份来自于你的习惯,你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信念,每个信念,包括有关身份的信念都是通过后天习得并由经验磨砺出来的。
你的习惯是体现你身份的方式,一种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身份就越是得以强化。不管你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你相信它的理由是因为你有证据,你对一个信念拥有的证据越多,你就越相信它。
我的一位数学很好的朋友曾经聊起过,他数学很好的原因是小学有一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位。老师当众夸了他,同学们会过来向他请教问题,他默认了自己数学优秀的身份,这份自我认同伴随着他走过整个学生时代。
明天会从实操的角度,继续聊一聊如何把自己立下的flag立住。哦,那个flag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