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骃列传(二)
崔篆生下崔毅,崔毅因病隐居不出来做官。崔毅生下崔骃。
崔骃在十三岁时,就精通《诗经》《周易》《春秋》,博学有伟才,通晓古今训诂和百家之言,善写文章。他年少时到太学中游学,和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崔骃平时以研究典籍为业,从不琢磨怎么出仕做官之事。当时的人们讥笑他太过玄静,只能落在别人后面,失掉名实。崔骃就模仿扬雄的《解嘲》,写成《达旨》作为回答。其辞中写道:
有人劝说自己:“《周易》中说‘备物致用’,‘可观瞻,然后才有取舍’,所以扶阳以出,顺阴而入。春天萌发花朵,秋天收获果实,这叫做有始有终,才能领会事物本质。先生熟读《六经》,研究道术,历经几世几代,仍然整天高谈阔论消磨时光,只沉醉于俯临深渊探究奥秘,仰观九重追究深远,在幽微处揣摩圣意,在无源处窥测隐踪。先生下不去求卿相的门槛,上不登王公的大门,进不能联络党羽来夸赞自己,退不免受到庸俗之人讥讽,先生只是独自与文章大德为友,所展示的只是古朴本真,抱着自己的思想特立独行,不和士人结帮成群。大概树高难寻遮阴,独木不成森林,要因时制宜,大道贵在顺从世俗。现在的皇帝承接天运,以大德君临天下,效法古代设立官职,亲临辟雍、泮池弘扬儒术,用轩车冕服广招天下贤士,率先践行美德激励忠孝,宣扬教化砥砺仁义,选拔士人用为治国良才,广泛求访明智贤士。先生不趁此机会攀登台阶,窥视紫阁,依凭高轩,眺望朱阙,却要奔驰千里,不肯咫尺进步,确实让我们感觉困惑。有才能的士人正生逢其时,就像那飞禽在深林中翱翔,又如蚊蚋在沼泽上飞鸣。先生为什么默然应对,长久淤滞在下面呢?”
我回答说:“真有这样的说法吗?先生虽然想勉励我走上仕途,却不知道仕途险恶,一旦跌倒将会抱憾终生,也不符合我的做人原则。古代阴阳开始分割,天地确立制度,三皇五帝设立纲纪,这才有帝王本纪,历代传承,夏商周三代先后兴灭。过去的历史非常遥远,难以对赫胥氏考证,淳朴的风俗惭惭远去,人们逐步变得狡诈。高辛帝之后,人们的志趣大相径庭,大道无常,时张时弛,失仁为非,得义为是,君子因时而变,各自都有变通。所以贤士有的装作视而不见,有的隐居山林,有的靠耕种维持温饱,有的茹毛饮血忍饥受寒,有的多次受聘却拒绝出世,有的屡被罢黜却贪恋官位,有的忍受屈辱谋求晋升,有的察颜观色以求升迁,有的像商代傅说发梦于王公,有的像周代吕尚见兆于元龟。各种各样的士人充塞道路,他们不回避仕途险恶,即使被陷囹圄,也终不改志向。一旦君主有咨询需求,士人就像藤萝缠绕,竞相攀附。于是贤人出手,挽救时艰,跋涉千里万里,务求拯救天下苍生。当年唐尧忧虑时皋陶献策,高祖叹息时张良运筹;汉室祸殃降临时,曹参、绛侯奋起;吕氏结怨天下,陈平谋划。他们的谋略符合道义,帮助君主渡过难关,因此名垂青史,镌刻在玄珪上,铭刻在昆吾鼎器上,刊刻在周景公、周襄公的铜钟上。一旦天下安定,就会挂冠离去。如果君主有难不出手拯救,不称为仁;在天下恢复太平时,贤士则整理衣襟,闲庭信步;在道德沦丧天下将乱时,不能出身营救,不称为忠。看到世道险恶,贤士要勇于拯救时弊,天下恢复太平,仍须谨守礼仪,凡事要以公心为重,不以私意为先。”
“现在圣上培育人才,像三皇五帝那样质朴,像唐尧那样精雕细琢,六合和谐,贤士相邻而居,一统天下认识,理清各种思想观念,万民服从教化,共同凝聚人心,家家和睦安乐,人们品德高尚。收起兵甲器械,在朝堂用俎豆祭祀,学习儒家六典,舍弃九章刑罚,亿万百姓安享生活,四方道路平坦通达。即使有力牧那样的智慧,尚父那样的用兵,伊尹、皋陶那样的才智,都不能派上用场,更何况是范雎、蔡泽这样的庸人呢?广厦建成,林木茂盛,贤士遍布,良马不羁,阴气统治结束,水星自然隐伏,秋收庄稼收藏,火星自然潜踪。在这个时期,贤士就像山积,学者就像川流,冠带士人联袂不绝,冠盖云集,更像是衡阳的山林,泰山的山麓,砍伐参天大树一点不见减少,栽植良木无法计数。悠悠无极,全都各有所取,你采花朵,我摘果实,众人舍弃的我却收藏,欣然自得,甘于所学。所以用道学劝进贤士,虽然未持玉珪,仍可报效国家;以理学静默深思,甘愿吞食糟糠,安享贫苦。”
“不是君子不想出仕做官,只是耻于卑躬屈膝求得举荐;君子不是不愿意娶妻,只是憎恶爬墙搂抱处女;君子鄙视四处呼唤贱卖人格,高悬旗帜自我表白,实际并非是真的随侯珠和和氏璧。前辈夸耀才智,为的是谋求荣禄,这绝非孔子的大道。那些士人游学,不过为结交同党,苟且谋取私利;出力流汗拼死竞争,共同谋利才能为友。先生笑我迂腐,我同样叹息先生行为卑下,却仍旧浑然不知。先人做事坚持原则,我也不会以原则做交易,看到误入歧途我绝不会盲从,或功或过,任凭世人评说。坚持尊崇天然心性,诵读圣哲明训;吟咏太平清风,践行天下正道,只担心行为有亏圣德,珍惜短促生命历程,谨守百亩田畴,拴好马匹安步当车。在当年,孔子树威仪于夹谷,晏婴奋勇气于崔杼;曹刿守志节于柯盟,卞严报捷音于御敌;范蠡献策于会稽,伍员建功于柏举;鲁连雄辩退燕军,包胥哭泣存楚国;唐且豪言悟秦王,甘罗童稚报秦国;原衰廉洁于飨宴,宣孟践德于束脯;季札凭信于挂剑,展季坚贞于女子;颜回践仁于度毂,程婴显义于赵武。我确实不能和这些前辈贤士相比,却也暗中仰慕古人的操行。”
元和年间,汉章帝开始修行古礼,巡狩方岳。崔骃呈上所写的《四巡颂》称颂汉朝大德,辞甚典美,因为文字太多,这里没有收录。
汉章帝生性文雅,喜欢文章,自从看到崔骃的颂辞后,经常赞叹不止。他对侍中窦宪说:“卿家知道崔骃这个人吗?”窦宪回答说:“班固曾经多次对臣我说起,但一直没有见到。”汉章帝说:“你喜爱班固却忽视崔骃,这就是所谓的叶公好龙啊。你这就去见见他。”
崔骃借机主动去拜访窦宪,窦宪趿拉碰上鞋子到门口迎接。他笑着对崔骃说:“亭伯,我本来是受诏去拜访先生的,先生为什么这么谦逊,反而登临陋室呢?”于是揖让请崔骃到堂中上座坐下。坐了不大一会,汉章帝来到窦宪的府第,这时崔骃正巧也在,汉章帝听说后想要征召崔骃。窦宪当场劝阻,认为皇帝不应当和普通百姓随便会面。汉章帝顿时醒悟说道:“我可以诏令崔骃朝夕陪伴在身旁,为什么着急这一时呢!”汉章帝想要加封崔骃的官职,正巧他随后去世了。
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宪以外戚重臣的身份出入皇宫传送诏命。崔骃献上奏书告诫窦宪说:
崔骃我听说交情浅薄,却说知己的话语,是愚昧;人在贫贱时期望富贵,是糊涂;未受到信任却献纳忠言,是诽谤。这三者都是人们不应该去做的,但之所以有人前赴后继,是考虑效纳个人区区之力,控制不住想说的话罢了。臣私下里看到将军具备淳朴贤淑的资质,躬行高明之风,意气风发,有大贤的遗风,崔骃我有幸得以充任将军下官,空占位置,希望能竭尽拳拳之心,奉上一言。
《左传》中说:“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生于富贵而能不骄傲,这样的人从未有过。将军现在受到的宠幸刚刚兴盛,百官正在观察将军的一举一动。将军应当效仿尧、舜盛世,处在光华四射的显贵位置,怎能不夙夜思考,以赢得众人赞誉,弘扬申伯一样的美德,成就周公、召公那样的事业呢?《论语》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当年冯野王以外戚的身份居于大位,被称赞为贤臣;近世卫尉阴识克已复礼,最终享受富贵。郯氏宗亲并非不尊贵,阳平家族并非不隆盛,他们世代有人封侯封将,建天枢,执斗柄(指王莽时期的王氏九侯五大司马,掌握国家大权)。他们之所以在当时受到讥讽,遭到后世指责,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在于满不知减损,官位有余而仁义不足。汉朝建立以后,直到汉哀帝和汉平帝时期,外戚共有二十多家,能够保族全身的仅有四人。《尚书》中说:“鉴于有殷。”怎么能不谨慎呢!
窦氏的兴起,开始于孝文皇帝时期。窦长君和窦少君兄弟二人,都醇厚贤淑遵守大道,成名于世;安丰侯窦融辅佐圣上创立伟业,在光武中兴时显名于朝廷。窦融对内以忠诚自固,对外按法律自守,在他去世后,后嗣仍然享有封国,福祉流传到现在。谦逊作为大德之光,是《周易》中赞美的;自满骄溢的做法,是道家所告诫的。所以君子福祚越大就越恐惧,爵位越隆盛就越谦恭。远察近览,俯仰都有节制。为加提醒,铭刻在几杖,雕刻在食器,以便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荒废。这样一来,就会享受百福,流传无穷了。
窦宪在担任车骑将军后,征辟崔骃担任掾属。窦宪府中都是权贵重臣,其中掾属共计三十人,都是原来的刺史、两千石官吏,只有崔骃是普通百姓并且非常年轻,也是被破格提拔处在其中。窦宪专权骄横恣肆,崔骃多次劝谏。在窦宪出击北匈奴时,在道路上更加不遵守法度,崔骃担任主簿,先后奏报几十次,指责其不足。
窦宪不能容忍,逐步疏远了崔骃,就借口推荐崔骃政绩优异,让他出京担任长岑县长。崔骃知道要远离开京师后,非常不称心如意,他没有赴任,直接返回家中。92年,崔骃在家中去世。他所著述的诗、赋、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达旨》《酒警》共计二十一篇。
黄其军
作于2023年2月2日(古历癸卯年正月十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