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在他的岛上,一边看着这个世界,一边思考。
孩子看到了战争。他想,应该画出军人的制服和长枪,应该把长枪画成小鸟的树枝和牧羊人的笛子。
孩子看到了饥荒。他想,应该用绳索抓住云朵,让雨水灌溉沙漠,应该挖掘流着水和牛奶的河流。
孩子看到了忧伤。他想,应该学习加、减、乘、除,应该学习和别人分享金钱、面包、空气和土地。
孩子看到了有权力的人。他们贪心、自私、喜欢命令别人。他想,应该让他们睁开眼睛,或者请他们离开。
孩子看到了海洋。他想,应该把海洋清洗干净,然后坐在大海前面,自由地梦想。
孩子看到了森林。他想,应该在森林里尽情地散步、探险,应该写下那些被遗忘的童话,然后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静静倾听。
孩子看到了眼泪。他想,应该学习拥抱,学习不要害怕亲吻。应该学习说“我爱你”,即使没有人对你说这三个字。
孩子抬起头来,他看到了月亮上面插着一面旗子,他想,真是不礼貌的行为啊,应该拿掉旗子,然后跟月亮说“对不起”。
这是最后一次,孩子在他的岛上看着这个世界,然后他决定······出生。
——儿童绘本《走进生命花园》
一、生命的质问
我自己之前已经在寻找“活着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曾经有过一段虚无的时光,在那段时间里,什么都不想做,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是我没有去认真寻找生命要求我做什么,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件投入的事或人。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改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说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还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和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就像《走进生命花园》中描述的那样,我们生来是带着使命和目的的,但是我们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把这个给遗忘了。记得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一个父亲对自己不好好学习的儿子说:“孩子,这个世界有很多地方不够完美,有很多地方需要你们去改进。而你只有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你才能去改变你想改变的。”
这些生命的质问(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面对生命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它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你和你的命运无法跟其他任何人及其命运进行比较。所以,请做好你自己,不要与别人进行比较。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在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二、选择的自由
在我所在的公司里面,很多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愿意在一个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尤其是基础岗位,一般两年没有换岗位很多人就很干脆的辞职。而也有另外一些人对工作感到倦怠,整个人没有精气神,干什么都没劲头。不管从事什么岗位,当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熟练以后,都会觉得没多大意思,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我们从事的工作,选择怎样的态度和视角去思考工作这件事。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以可能会带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有一个妈妈,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11岁夭折,另外一个是患有一个小儿麻痹症的残疾的孩子。当第一个儿子夭折后,这个妈妈非常痛苦,有好几次自杀未遂,甚至带着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儿子一起自杀。但儿子对妈妈说:“他还想活着”。通过心理治疗,这个妈妈说“我想要孩子,这个愿望我是满足了,一个孩子死了。另一个孩子,要是我不照顾他,他就得被送到福利院,尽管他残疾了,尽管生活不能自理,可他终归是我的孩子,而我也尽其所能让他生活的快乐,至于我自己,我可以平静地回顾自己的生活,我做了自己所做能做的一切,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我的生活没有失败。”
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每天要做的工作时,是否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我把这项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再去想想,这项工作还有哪些没有做好的,我还有哪些不知道没有学会的?学无止境,任何一项工作也是做无止境。世界如此之大,要学习的东西如此之多,当工作出现倦怠的时候,请想想选择的自由,转换面对这些事情的情绪和行动,将工作做到极致。
三、责任的意义
读了几本亲子书和心理学的书籍,几乎所有的书中最终都指向了责任。孩子需要培养责任感,而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必须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获得重生,再也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每一天我们都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你是否获得了重生?
而对于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在给定情景下“能够做些什么。”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它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人不是简单的活着,还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作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些什么?你想过怎样的人生?
想象一下,你现在80岁,躺在临终的床上,回顾自己的一生,你会想到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