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跟一下奥斯卡颁奖,今年也不列外。
这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尾,出乎意料,算是与往届不同,留下难忘一笔。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直播时,就有一种预感,心想,如果在这个现场,发生些什么让人难忘的事,也算是弥补了电影颁奖本身的无趣,毕竟年年的流程都一样。
猜中了开始,却没有猜中结尾。想象过程中,发生的事,应该是某个场景、或事件,让全场的人都无比动容,集体感动,集体励志,因此,在座的各位都认为能够来到今天这个现场是终身难忘的、有意义的。不过,很可惜,没有感动,没有励志,发生的却是乌龙事件,有点尴尬。
两个剧组的人同时在台上,一片混乱。让真正最佳的主都没有隆重感、不完美的仪式感,那么随意的潦草结束,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憾事。
不仅仅是现场,这种尴尬隔着时空,传递到我们各种公众号这里。每个账号都想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抢占头部资讯。甚至,提前写好了文章,就等颁奖典礼闭幕,发出最新鲜、冒着热气的内容。
都以为大局已定,但谁也无法预料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结局。
一天只能发一条的微信公众号,发出去的文字,你连修改、更正的机会都没有。那些手慢的人,笑了:让你能,让你手快,又怎样?还不是错了。
乌龙的结局,让此次奥斯卡更有谈资。毕竟,具有政治导向的《月光男孩》并非中意的好电影。《爱乐之城》虽好,但终究是过誉了。
其实想谈的是另外一部电影,即便它在角落,也让人难以释怀。心仪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更像是一个实力派,怀揣着沉稳与内敛,平静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只要保持自己即可,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于那些喜欢自己的人,永远不需要解释。因为,他同样知道,不完美才是这个世界的原本。
热闹喧嚣,不过是眼前的浮华。
真实的世界里,犯过的错误没有办法弥补,对着心爱的人说错的话没有办法收回,失去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得回,我们最终都要抱着遗憾度过余生。
生活像是曼彻斯特的雪,干燥而冷硬,无情地嘲笑着折磨着裹挟其中的每个人,将最后一点温暖掩埋于六尺之下。"I can't beat it. I can't beat it."
我们每个人都曾深陷泥潭,离开泥潭是这样的难,以至于花光了所有力气也无法站起,哪怕理智持续安抚自己:先坐起来,对,然后屈起膝盖,手撑地,对对,接着……
又一次次哭着说:对不起,我做不到。
谁说,人面对无法承受之痛时,就应该选择坚强?可不可以不勇敢,可不可以选择软弱,被命运继续摧残。用另一种方式在说,让我平静的站起来,需要时间。
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是职业编剧,在《纽约黑帮》、《玛格丽特》等多部编剧之后,这次自编自导《海边的曼彻斯特》,并获得此次最佳原创剧本奖。一个会讲故事人,触及心底,用平淡征服观众。
只有你自己才承载自己的哀乐。没有人替你过活。痛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痛,接受现实,平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