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挑大粪的终于创办了“黄翔区块链技术中心”,还获得了F轮50亿美元的融资,阿里、腾讯、百度领投,全球各地的“翔民”跟投,原始股一勺“翔”。
说起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必须先说说产品经理都在干些什么事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创作者苏杰这样说:“产品经理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日常工作,另一部分是规划的部分。”“日常工作”主要是指,每天关注使用产品的用户反馈、后台数据的查询、竞争对手的举动以及产品经理的技能提高等等;而“规划部分”则是指,在策略方面上,如何让产品走入人们的视线,即如何拉新、留存、转化、促进,以及如何获得更好的收益,即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以及商业模式的适应。
可能你会觉得,“不就是每天看看新闻资讯、看看报告”而已么?”其实,我可以回答“是的”,但“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产品有这么深厚的感情,也不一定可以提供给用户体验最好的产品,这就是差距所在。
通常做项目有一些方法,当然每个产品经理心里都有一套准则,或者说是体系。现在比较流行的则属于“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方法,就是说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和公司业务的产品,即最小可行性产品,英文为“MVP-Minimen Viable Product”,这是个我很喜欢的方法。即给你一些简单的理解概念,Facebook这个应用程序的开发,使用敏捷开发的方法,预计项目开发时间为3-5个月,一款使用自己开源项目React.Native开发的Hybrid产品。
虽然说项目开发时间很短,但必备的事前准备还是需要的。这部分的工作,由产品经理来承担。初期的产品需求的分析,这里的分析,其实是基于产品本身内容来看,分析包括产品的形态、产品的方向、产品未来的发展等等;有了对产品的初步认识,需要进入下一步产品的至关重要的工作--市场调研,需要调研的是同类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同类产品的产品形态及产品。这是一项很有意思但也是极具挑战的工作。
调研完成,确定完产品后,马上进入最考验产品设计能力的环节,产品设计。或者很多人喜欢说的,画原型。我喜欢画高保真的产品原型,这样可以让自己看着舒服,同时也可以得到满足感。当然会给UI设计师带来一定的困扰。不过不需要担心,因为UI设计师是根据产品的需求来设计的,即产品的用户群体及用户群体特征,一旦设计师确定了初稿,我们跟进的便是产品的细节以及交互方面甚至是网页、手机适配的框架设计这块内容。
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审美和设计习惯,当然,做设计不能太感性,因为产品定位和品牌调性已经确定了设计的风格。
说实话,我挺喜欢写需求文档的,一般保存为PDF文档,这样在阅读的时候特别舒服。另外一个原因是,写文档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再次去思考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设计体验交互等,如发现有不够清晰的流程或者文案,可以马上修改。
很多产品经理不懂技术,但这是重点么?
是的,还挺重要的。因为技术才是将想法和视觉视图转化成用户可交互可体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