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到西湖,那说的就是杭州了!这大概是最著名的一首描写西湖的诗吧。
然后是这一首: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直以为林升的这一首是因为怀念北宋京城汴梁,后来一查,北宋1127年灭亡,林升1163年才出生,也就是说他从来没见过东京汴梁,对汴梁昔日的繁华盛景只是道听途说。所以这一首并不是写景,意在写意,对南宋纸醉金迷、不思复国的朝廷官员们的一种批驳。
我很爱这一首: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但是,但是,这写的,并不是杭州的西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这一首,有强烈的季节性,六月荷花盛开的西湖。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欧阳修的这一首,写水中倒影,云在水中行。这时的西湖,该是多么清澈的湖水!这样的景象我只在泸沽湖见过,澄澈的湖水清可见底,水草都清晰可见,才能有如此明媚的倒影。这绝不是今天的杭州西湖!这是北宋中期,1071年,欧阳修隐退回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年六十五岁,并于第二年逝。欧阳修少年名成,风光过,贬官过,归隐中,眼中依旧可见澄澈的湖水。眼中所见,即心中所念。历尽繁华沧桑,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
只是这西湖,依旧不是杭州的西湖。
我倒想去看看这颍州的西湖!
杭州,曾用名临安、钱塘,西湖又称钱塘湖,因此凡是描写钱塘湖的诗,同样是写杭州西湖,比如这一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27年,建炎南渡,1129年,高宗赵构抵达杭州,杭州名即杭州。高宗一路看到钱塘江流域的富庶繁华,很是感念之前掌控这里四十一年的钱镠(liú)功绩,因此取钱镠出生地,杭州下辖之临安县名为杭州更名。
钱镠是谁?钱镠生卒852至932年,公元904年创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其在位期间为生存,一直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相当于一个地方诸侯。但是其在位期间算是明君,曾大力兴修钱塘水利,招贤纳士,为保辖区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中原易主时从不以兵戎相见。
钱镠时代虽是乱世,但中国历史上同样出现了很多造诣深厚的文人。关于他,最著名的大概是这一句“陌上花开缓缓归”吧!传说钱镠奇丑无比,非常钟爱自己的王妃庄穆夫人吴氏。吴氏每年春天要从杭州回临安小住,有一年春色已盛,夫人却迟迟不归,钱镠甚是想念,写信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流传至今。
杭州改名临安后,赵构并未明确其为首都,只是作为“行在”,意指恢复中原之决心。直到1138年(绍兴八年),赵构与金人签订划江而治的和平协议,已经放弃光复汉室的宏图大业,才正式定都临安。
杭州的经济与科技基础在钱镠时代就非常好,到了北宋时期,其纺织、印刷、航运等都在江南拥有重要地位。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就是在这里。
北宋时代,1085年,年仅九岁的宋哲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已经十六年,变法实际上是把贵族、地主乡绅等富户的财富拿来充实国库,这时新政推行后贵族与皇室间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哲宗祖母垂帘听政,再次请出旧势力代表司马光主政。这是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四年之后,苏轼也因此东山再起,仅几个月时间即官至翰林学士。这个过程中苏轼看到了旧势力打压王安石等维新派势力的神速与狠戾,甚是失望。这不过是政治斗争,并没有哪个集团系真正站在黎民百姓的角度,仅仅是政治派系间的利益倾轧。苏轼丝毫没有顾忌个人得失,站出来抨击旧势力执政后的种种弊端,一时成为新、旧势力皆不可容之人,苏轼于是自请外调。
1089年(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此时的杭州西湖已多年未清淤,半数水已干涸。苏轼到任的第二年,组织杭州民众清淤筑堤,并在水最深处建三塔,即今天的“三潭映月”;而淤泥筑起的长堤,杭州人称其为“苏公堤”,简称“苏堤”,即今天的“苏堤春晓”。此二景皆为杭州十景之一。杭州十景还有: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听听这些名字,就可见杭州这块地方,曾经文人雅士云集,文化底蕴深厚。
苏轼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有诗词,还有这绵延在西湖边上的苏公堤。巧的是,欧阳修笔下多次出现的颖州西湖,也有东坡先生留下的苏公堤!也是在苏轼出任龙图阁学士,同时出任颖州太守期间。“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修过三条苏堤,另一条是在惠州,在1094年,苏轼被贬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时,巧的是那面湖水也叫西湖。苏轼这辈子,算是跟西湖干上了,不知道是因为有西湖所以苏轼才去,还是苏轼去过的地方有湖就叫“西湖”。
而欧阳修与苏轼的渊源,算是亦师亦友,伯乐与千里马。欧阳修年长苏轼整三十岁,苏轼二十一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就是欧阳修,也因此与欧阳修结识,并受到欧阳修的赞赏与推介,欧阳修预言苏轼将独步天下,二人私交甚好。可以说就是从此,苏轼开启了自己的文学时代。
2007年出差去过杭州,住在西湖边上的浙江饭店,正赶上升温,十一月的杭州不算冷。每天工作完基本都夜里十点、十一点,我们几个同事就打一辆车到对面比较繁华的市区里。那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柳浪闻莺,细雨濛濛的西湖边,烟柳重重,堤岸边的树丛雨雾氤氲,静寂的树林中偶尔还能听到湖中鱼跃之声。那是我印象中“烟雨江南”该有的样子。
之前说古诗词网收录的诗词中,描写扬州的有五百余首,而描写西湖的有近两千首!包括直提钱塘湖的在内。但是这其中必有乱入者,比如欧阳修笔下的颖州西湖,比如柳永笔下的钱塘江流域。
最后看两首潘阆笔下的杭州与西湖,潘阆曾做过十首《酒泉子》写杭州及其附近,有很明显的模仿前朝白居易《忆江南》的痕迹。潘阆在北宋初年是个传奇人物,曾经想左右皇帝传位,如果这不是宋朝,如果不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立下祖训不得诛杀文臣,估计他会被砍头。但是他的词,颇见其个性之洒脱不羁,放浪形骸。
洒泉子(十之一)
潘阆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西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酒泉子(十之四)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天上人间的西湖,万家翠微,流水潺潺,高楼远望,钓舟三两,笛音一曲,白鸟惊鸿,烟柳画屏,思慕重游。
(图片来自网络)
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