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到韩寒的那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觉得好有道理啊,和听过其它的很多道理一个感觉。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青春听了那么多,听了也白听的道理。
01
10岁的时候,父母苦口婆心的对你讲,要好好读书才有出路,但依然贪玩,甚至有辍学,到社会上生存困难,这个时候,开始后悔,早知道好好读书的啊。
20岁的时候,让你不要早恋,学业重要。依然不听,成绩下滑,耽误了学业,也失去了初恋。如果不能使你奋发进步的恋爱,都不能算遇到的真爱,你信么?完全听不进,当耳边风一样过去了。
25岁的时候,你遇到一个男孩,帅帅的,冷冷的,你被吸引了,对你也是有点冷的,但是你觉得酷,你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一切要和他在一起。后来的结局你也许猜到了。
30岁的时候,有了孩子了,你实在不忍了,过不下去了,悔不该当初,知道自己那时有多蠢了。为了孩子忍着不离婚,让自己委屈着。
这就好比,你还没结婚,有人跟你讲婚姻中的鸡飞狗跳,你根本不会理会,而且在爱情甜蜜中的你还会觉得那永远是别人的故事。
直到你跳进了那个坟墓,然后开始了后半生的鸡飞狗跳。你只有自救了。
30岁的时候,有人和你说,成长要趁早,你觉得30还早,或者又太晚了。有人告诉你不晚,你不一定信啊。
35岁的时候,你经历了职场危机,然后,你觉得真的晚了。于是到35岁,你开始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
02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在于我们听的道理是什么?也不在于我们什么时候听。问题在于,我们不清楚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而已。
难道不是吗?
从小到大被教育要听话,根据父母的安排,老师的安排,到了高考那天,我们都不清楚高考志愿填什么?接着听从别人的意见。
读了四年大学出来,我们依然不知道,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什么?
要结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要找什么样的人,合适做我们的另一半?
随着时代的变化,世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很多父母那一套,再也给不了你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了,我们必须要独立面对一切了。我们就像一个丢了线的风筝,没有自己的方向。
没有人教你如何谈恋爱,更没有人教你失恋了如何面对,必须自己学会品尝。
没有人告诉你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必须自己学会探索。
没有人告诉你,要找三观基本一致的人结婚,必须自己去体验。
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谁的青春没迷茫过,谁的青春不是过得乱七八糟。
03
有次朋友在课上对我说:“现在孩子这么年轻就知道了这么多,我们可是晚了十年啦”,我想说的是:“知不等于行”。
凡事是有方法,而且如果在一个领域专心投入十年,比你散打十年后更有竞争力,这个我是绝对相信的,尤其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很重要。
现在我意识到深度的重要性还是不晚,因为在寻找,也更多的了解了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擅长和优势,再去发掘自己可以做的领域,那么我就可以有机会做得更好。
比如说现在看书和听课,我都能大概知道出处和来源在哪里,就能更好的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关键还能更好的关联经验,然后去行动实践,进步当然快了。
现在是刚刚好,现在不会听了白听,别人对你说了也白说了。因为你多走了这十年的路,多吃的这十年的饭,都是滋养过你的,让你醒悟的,让你有深刻感受的经历,最终还是沉淀为自己宝贵的财富了,可能是无形的,也可能哪一天就现形了。
04
某种意义上,人还是追求捷径的动物,总想着取巧,少花力气,然后迅猛成长,或者一夜暴富,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一厢情愿,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假装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不花点力气,就想怎么着,真的就是自己的YY。
当然我相信好的方法都是事倍功半,但是真的没有捷径,尤其在个人成长这个路上,你必须一点一点地磨出来,只是在磨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得快一点或者慢一点的区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