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是十恶业之一。比较明显的瞋很容易辩识,比如厌恶、愤怒、瞋恨等等,但有一些微细的瞋的心理行为很难察觉,比如“是非太明,善恶太清”。
我就有这样的问题。从小我就容易急躁、容易生气,严重的话就是愤怒,而且一怒起来发自深处的又恨又狠。近几年学佛后,我知道了这就是瞋心,但不明它来自何处、累积了多久、都经历了什么。
问题是,从小我就被老师评价为“是非分明,嫉恶如仇”,而且我一直认为这是赞扬。我想,即便我们现在说一个人“是非分明,善恶能辨”,他也一定不会认为这句话是在否认他,却又怎会想到,这也正是瞋心的种性啊!
学佛就是学习智慧。对于世间的很多事我们自以为是对的,在我们引以为傲、沾沾自喜时,谁知却已经造下了瞋的恶业。世界上有很多人做善事,看似种了善因,却得了恶果,自己还觉得委屈的很,从此再也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这正是因为欠缺般若智慧,分辨不清真正的善与恶。没有般若智慧,就会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完一生,再继续随业力流转,在下一世或再下一世,承受此生恶业的果报。
包括瞋在内,杀、盗、淫、贪、痴、两舌、恶口、妄语、绮语,统称为“十恶业”。这十恶业分别由身、口、意所造,而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辗转、相互影响、相互发生连锁反应。
因而,修行的基础,就是要先修十善业道,把身口意所造的恶业转成善业。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觉知,时时观照,检查自己的身、口、意,即思想、言语、行为,是利他还是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