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时间和耐力的赛跑告一段落,虽然谈不上自律,近段时间半封闭化的复习模式,引起身心的应激反应,却未能在这场较量结束后得到缓解。
正如考前的一段随笔中写到:“人类是理性与感性交织的个体,即使可以掌握全面的心理学知识,也并不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应试不是终点,而是步入殿堂的大门。”
应试是国家的体制,想把这份热爱变为一份“仪式感”的追求,需要跨过这个门槛儿,也是检验一个时期对这个目标投入心血的最佳证明。
一个突遇降温的寒冷早晨,4个小时,225道选择题,4道简答大题,不仅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验一个人的体力、耐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012年到17年的题来回做了快两遍,可理论试卷仅仅开头的职业道德,陌生而让人纠结,通篇整卷,懵的让人找不着北,本以为稳过的科目,全国哗然。
只听得有无数抱怨“题太偏了”,还不乏有没做完题而遗憾的。只能说专家出偏的理念让人防不胜防、措手不及,听到离考试还有十分钟的语音广播时,定睛一看还有近五十道题没有涂答题卡,顿时慌乱起来。
心跳加速、头脑发热,甚是手也发抖得握不稳铅笔,怎么办?我是来考试的咨询师啊?时间不够产生的应激反应,着实来的太突然又措手不及,后部的选择题涂卡繁琐,我不断确认着时间,余五分钟时还有近二十道未完成。
除了深呼吸,我能做的就是保持头脑的清醒,控制好答题铅笔的力度,尽量一气呵成,终于,急出一身冷汗的我,在离交卷不足两分钟时涂完所有选项。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那种肾上腺素大量激发分泌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只记得当时仅有的信念:不管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不能因为未完成涂卡而失分!也算给自己近半年的努力有个交代。
不管怎样,过关不代表尘埃落定,Fail也不意味着终结,几个月的学习,让自己对自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认清自己,学会辩证、客观的看待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也许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