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孩子,是引导他向阳生长,体会苦的滋味,而不是一直喂他吃“糖”。
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可能会不一样。
有些父母错把溺爱当成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其实真正爱孩子并不是对他百依百顺。
怎么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呢?
以下回答才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01 真正爱孩子就要给他传递正能量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就从给孩子爱和正能量开始。
其实爱是心与心连接时的美妙感觉,爱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也是一切教育理念的核心。
父母要给孩子积极、阳光、进取、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消沉的、负重的负能量。
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需要父母本身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需要父母懂得在自己生活工作中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资深教师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
那些身上没有正能量的孩子,即使脑子再聪明,他也走不远!
孩子的正能量大多来自于父母,所以父母身上的正能量就是孩子的“风水”。
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想要让孩子的未来有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
家长必须要保持一身正气,要正直善良,言行一致,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
科学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况产生良好的影响,让人心情愉快,努力向上。
而消极的暗示则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阴霾笼罩,失去斗志,因此绝对不要给孩子传递负能量。
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请家长们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也许只有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才会远离言语、行为上的暴力。
02 真正爱孩子就要让他感受苦的滋味
真正爱孩子,并不是让他享受“皇帝”般的待遇,而是要让他感受苦的滋味。
你现在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
没有谁的一生能够顺风顺水,父母也不可能给孩子一生的庇护,适当让孩子吃苦,他才有力量抵挡生活中的风雨。
纪录片《镜子》中有一段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如果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去接受风雨的洗礼,又如何让孩子成才呢?
常言道:“惯子如杀子”,确实是这样,之前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妈妈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儿子总是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
他一味抱怨说,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不干了。
儿子心安理得地在家里上网、打游戏,拿着妈妈不多的工资去消遣,甚至振振有词地对妈妈说:
“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完这则新闻,很多父母也许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想一想你是否也在培养一个“巨婴”。
其实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出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
俗话说,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孩子小时候多吃点苦、受点罪,并不是坏事,会让孩子多一份坚强和从容,还明白一份责任和包容。
如果父母不舍得让孩子接受苦难生活的教育,意味着家长剥夺了孩子应该对家庭承担的一份责任。
想让孩子更加明事理,体谅父母,就应该舍得让孩子从小感受苦的滋味,识得人间苦,方懂他人心。
03 真正爱孩子就要让他学会独立自主
想要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可是在中国,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看得很重,总是以孩子为中心,这让孩子养成了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
很多家长在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只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很不利的。
真正的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家长都不会事事替孩子包办。
日本福冈有个小女孩叫阿花,妈妈得了癌症。
从4岁开始,菜刀都拿不稳的阿花开始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做饭、洗衣服,学会感恩,学着积极乐观的面对一切。
她说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到哪儿,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一年后,妈妈走了,5岁的阿花学会了做所有便当。
她的妈妈生前曾说,只要阿花力所能及的,我都想让她自己来,这样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没关系。
日本的父母很注重小孩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自控、自律、不给他人找麻烦的理念。
爱孩子就要尽早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要让他知道自己是个有手有脚的人,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扛。
父母如果沉溺在溺爱孩子的行为中无法自拔,那必定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终将会成为一个畸形的“巨婴”,而父母却日渐老去,丧失照顾孩子的能力。
当我们失去了为孩子提供庇护的能力,而孩子什么都不会做,那么他就会受到生活的折磨。
真正的爱孩子,并不是把爱挂在嘴边,更不是以爱之名去束缚孩子的成长。
而是引导他成为一个积极、健康、乐观、坚强的人。
在父母渐渐老去,不能继续保护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能自己生出一双翅膀来,独自在高空中翱翔。
怎么样才算真正的爱孩子,也许以上就是最好的答案。
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反思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到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