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
时间对于任何人都很公平,人人都是一天24小时。但认为时间对于人人都是均等的,这却是个错觉。假设人要学习一门技术,那么就是需要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所花费的时间投入”并不是衡量结果的标准。真实的投入应该是:实际投入=时间×效率。人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如果在投入时间内,所学东西不是时刻处在处理问题的最高优先级,那么大脑CPU就不是满载的,换句话说,如果投入时间内,不是时刻专注的思考,那么投入时间要远小于实际投入时间的,这就导致了做事情看似投入的时间很多,但结果发现毫无进展。
而真实的情况是,投入时间=实际投入时间的情况是非常极限的,长时间专注的同时不断思考的能力,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这也提醒我们,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实际操作也该是奔着这个投入极限去不断完善。
通俗来讲,所谓暗时间就是在做简单重复事物时,大脑CPU仍然满载地思考问题,核心点即是提高空闲时间的利用效率。同样的24小时,利用好暗时间,长期积累下,收货肯定是巨大的。
•成本意识
我们无需在一件事情上做还是不做上做决定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因为过了这些时间,这些时间就不再属于你。只要不是太不靠谱的事情,做了总会有所收获。
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举的例子涉及到决策问题,凡是涉及到时间上的决策都需要考虑到三个成本。
1.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
2.丢失的机会成本
3.选错的风险成本
在选择的犹豫期,这段时间就是空置的,时间利用率为零,最后将变成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
而在选择之后,意味着放弃另一项选择,和其他潜在的可能性,这里面就将变成丢失多得机会成本。
选择时期是需要时间思考决策,整体上,要缩短决策时间,空置的时间都是被浪费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也不可盲目冒进,一旦选错也存在失败的风险成本的。
•不确定的未来
实际上除了我们自身的因素比较可控之外,外界的机遇因素几乎是完全不可控或预测的。我们尽量做到头脑准备,尽量不错失机遇。因为成功并不是仅取决于个人因素的,个人因素往往是成功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的条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改善个人因素是为了大大提高成功率。
•理性的力量—不需要亲历也能明白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我不想与我不能
从想做—发现不会—感觉很难(畏难情绪)—不想做了
心理学原理是自利归因,把一件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上。
而趋利避害是人性,面对障碍,人自然去选择避开。
事实上,人生不得意往往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外因,即你抱怨的那些原因,另一个则是内因。无论哪一个因素不成立,都不会造成现在的结果。但外因是不可抗因素,几乎不可控,因此,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性,总能获得同样的好结果。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内因增大成功的几率,本来就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遇到问题为什么应该自己动手
生活或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既然你遇到了某问题,那么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因此,单纯的逃避障碍“抄近路”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另外,如果每次都是直接问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同时就意味着你永远都是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