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请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2

这篇文章接着上一篇:https://www.jianshu.com/p/f942a28cd6d9

我们的父母要学会有意识地去帮助孩子认识他们对自我的真实感受,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就像:“你拼乐高拼得这么好,看起来你很开心哦。”“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你看上去心情很糟糕哈!”这些话语就是在帮助孩子们在承认自己当下的感觉,而不是要克制孩子们的感觉。这个方法也可适用于我们大人之间的交流,从而可以让家庭关系变得更融洽。

我们都经历过电闪雷鸣或是家里在某个晚上,突然停电了的事。记得有一晚,我和我姐一家在吃饭,突然家里停电了,2个外甥女就哭了起来,因为突然性的变化--整个房子都变暗了,让她们没适应过来。于是,我姐就抱着她们并说:“刚才真的有些吓人哈!但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东西,在灯亮着的时候,我们觉得很熟悉,可是变黑了之后,明明知道还是那些东西的,但就是觉得有些吓人了,是吗?”外甥女听到后,情绪也在慢慢地缓冲了下来,虽脸上还挂着泪水,但可以听出,我姐的话,对她们起到了作用,那就是也在承认自己当下的感觉。孩子们也会有意识地知道,原来妈妈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哈。我姐接着说,“那么我们点一支蜡烛,把房子照亮,看看会发现什么样的变化,好吗?”外甥女说:“好啊!”当点亮后看到房子的变化时,她们发出了惊叹的声音,同时也开始说起了刚刚停电时的心情。姐姐所做的这些动作,都是引导孩子们承认当下的感受,同时,也让她们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承认了,那么当孩子们说出来时,她们的心里就不会留下阴影。

由此看出,孩子的感觉绝非小事,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忽略了看似简单的事情。虽然只是描述了一下事实,承认孩子的感觉,但孩子的感受和反应就会截然不同。

接着,我们要学会倾听并对孩子的感觉做出反应,就是告诉孩子,你所有的感受都很重要。这就引出与孩子交流的另一个技巧:“感受可以承认,行动却受限制。”比如:“我知道你想多看下这本漫画书,但规定的时间到了,就要回到座位上完成自己的作业。”你很想吃这个零食,但在写作业时是不能吃东西的。”承认了孩子的感受后再做出限定,孩子就不会生气或者受伤害,就会很乐意地做出改变。

但有时我们也会有疑问,“承认孩子的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用于不给吃零食、丢了玩具等小矛盾的处理,但是遇到较大的伤害时,比如,心爱的宠物死了、被朋友拒绝等。如果父母把这些感觉说出来,是不是又重新揭开了孩子的伤口呢?当然,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早一点摆脱悲伤的情绪。比如,孩子心爱的小狗死了,他很伤心。这时,一些父母会对孩子说:“别哭了,我再给你买只比这只这更好看的小狗。”往往这些话,对孩子的安排作用是不大的,会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痛苦、失望、挫败、悲伤等这些感觉会使人成熟,承认这些痛苦情感的存在,可以让孩子学会坚强。这也是一种独属于他们的成长经历!

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这份爱非常厚重,需要化解为现实可行的技巧,才能够助力孩子的成长。

这里的另一个递进公式是:描述+承认+倾听+引导

描述性的语言能够承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