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主张,孔子会同意吗?
借题发挥,聊聊我心目中的孔子,及其原始儒家思想。
首先,针对上面那个问题,我的答案是:
孔子当然会同意!
《论语_八佾》: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段话的意思是:
有位叫做“定公”的诸侯,成天琢磨,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臣子,乖乖听话好调教。
因此,有一天,他向孔子请教“帝王之术,御下之术”。
孔子很清楚定公的意图。
然而,儒家思想,是:崇尚王道,反对霸道。
所谓的王道,简单说,就是:
德治——以道德礼义来获得天下,并治理天下。
所谓的霸道,简单说,就是:
武治——以权谋武力来夺取天下,并治理天下。
孔子并不同意定公的思路,但又不好当面反驳批评自己的老板。
然而孔子很会说话。
很巧妙,也很委婉地回答定公:
如果,做领导的,能够爱护下属,礼贤下士,以国士待之。
那么,做下属的,便会拥护领导,爱岗敬业,以国士报之。
这样子,作领导的,就不需要搞什么权谋,也不需要依靠暴力,便能够获得下属的拥护和尽忠。
这就是最高明的帝王术,
这就是最高明的领导力。
而在《论语_颜渊》中,也有另一段类似的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在这次对话中,有位叫做“齐景公”的诸侯,也向孔子讨教帝王之术。
孔子的回答是:
领导并治理国家,秘诀很简单,那就是:
做领导的,要有领导的样子:爱护下属,礼贤下士,身先士卒。
做下属的,才会尽下属的本分:尊重领导,爱岗敬业,鞠躬尽瘁。
做父母的,要有父母的样子:父慈母爱,通情达理,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做子女的,才会孝顺,才会懂事,才会依教奉行,才会健康成长。
只要大家都能够各司其职,各守本分。
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
领导,敬事而信。
官吏,爱岗敬业。
百姓,安居乐业。
那么,这个国家,
就一定会走向繁荣富强,
走向和谐社会。
孔子,通过以上这种善巧的规谏方式。
委婉地否定、批评了,那些热衷于权术武力的诸侯们,原先的领导思路和治国方针:霸道。
巧妙地将其引导向,自己所推崇的领导思路和治国方针:王道。
这就是孔子的气度和修养。
这就是孔子的智慧和善巧。
这就是孔子的温文和含蓄。
这就是孔子的应机设教和循循善诱。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曲则全。
而孟子呢?
相对来说,这位老爷子,
性子,就比较火爆,比较耿,爱憎分明。
说话,也比较直接,比较冲,说大人则藐之。
大有一言不合,捋起袖子就开打的豪侠气概。
非常可爱,也非常可敬。
然而,
孔子与孟子,
至圣与亚圣,
其修为、气度、格局、圆融、含蓄,
也正是在这里,见高下。
至于:儒学发展到后来,是不是越来越偏离孔子的初衷?
我的回答是:很不幸,正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转,以及后来有心人的篡改和创造。
历史上的孔子,
其本来面目,非但越来越模糊,甚至也越来越扭曲了。
其原始儒家的思想,也是每况愈下,乃至面目全非。
就像一坛极品的陈年佳酿,
后人却不断往里兑水,加醋,加糖,加盐,加酱油,加香精.........
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而我,却依然常常梦见孔子。
然而,我梦见的,
不是坊间流传的那位:
道貌岸然,法相庄严,古板教条,专制帮凶,帝王走狗,万人膜拜的偶像教主。
而是历史上那位: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会哭会笑,
也会犯错,也会发牢骚,
但却富贵浮云,君子固穷,
用一生去追寻诗和远方,
为了理想,为了天下苍生,
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
梦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