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码字了。
这句话说的似乎完全没有道理,我的工作wiki上每天都有工作文档更新。虽然按照某些‘研发同学’的标准,写的很不好,但‘究竟’不是好久没有码字了。
只是内心深处到底还是觉得,似乎是很长时间没有写作了。
上次想写点东西的时候还是去年爷爷去世的那几天。一时兴起,突然想忆‘峥嵘岁月’了。只是虽然我很想写点什么,但毕竟我和爷爷相处的日子很少,也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亲情。爷爷从小对我而言就是个大约暑假能见一两次的人,所以在挣扎了几次后,上次的写作有点无疾而终。话说回来,某天我还是要写完的,等我再想写他的时候吧。
为什么现在又想写点什么了呢? 大约觉得往日那个自诩胸有诗书的少年,现在终于向母亲、外婆在老家的那些念叨靠齐,语焉不详。平日里只能用‘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句来概括这世上万物,颇有点‘一句卧槽走天下’的意思。 不觉对比昔日大学时代,我那‘掉书袋’show-off的日子。
这下觉得,还是写点东西好。
只是写东西,我不是要讲道理,亦不是讲经验,谈理论。 这些东西太有用,与我而言只怕讲不好,也没人会听。 写文字是讲故事,但讲故事并不一定是要make a point。 有point,有结论当然是好的, 只是工作中已经写的太多,‘同埋’别人也已经写的太多。我权且写点写给自己的故事吧,写给自己是不用按那‘三段式’来的。 我不用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也不用整理经验、贴上代码,show me the code。 我只想发发牢骚、写点矫情的话;写点回忆、聊聊许久不见的朋友, 摘录几句文字——‘思念像糖,甜到忧伤’。 一言以概之,就是‘贱人就是矫情’。
上面还在反对太多写的太过功利,接着却又想写一些功利的话。 其实很多道理,就如我和很多朋友讲过的一样,大家都知道,但是就是不做。大概是照着做太累了吧, 所以才会“知道了很多 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吧。所以还是要好好写故事,这是个技法,就算是练习自己和自己讲,这也不坏。
再者是可以形成自己的文风,我写作太过口语,然后大约是读多了那些拗口的民国文字,写起来总是一股‘文艺复兴’的民国范。只是文字的幽默感和时不时矫情的淡淡的忧伤总没有很好的分寸感,所以行文总是一种乱糟糟的感觉。 另外,大概是小时候的中文教育实在太差, 这标点符号也不太会用(此处我想加emoji,来代表我是一位20世纪的‘后浪’)。
Last but not the least, (原谅我的自嗨,此处有魔性笑声)我想写一本我自己的‘人间草木’。这个念头很早就有,它源于我内心的一个疑惑。很小的时候,我就羡慕我表哥,以往我们好到“一条裤子一人传一个腿”,有些事情可以以后再讲,这里要说的是,他从小就是个故事不断的人, 用他的话就是 “活的很精彩”。 确实,我记得他给我讲他帮他女朋友偷玫瑰花被人追着到处跑那狼狈却又甜蜜的样子;又记得他的室友欺负同宿舍那个比较听话的同学去租色情影碟,回来快进一遍却一无所获,他那不快就要跃出脑海的样子。那么问题就是: 他是如何过的这般精彩的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 我也不能完全说清,但是大概有两点是我今天想谈,想和自己谈的。
其一,我和蛮多朋友聊过这个看法,那就是我哥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镜’。一个有趣的灵魂身边的事也是有趣的,是他让生活变得有趣,而不是他的生活有趣。我哥有给人欢笑的本事,他喜欢做些古怪事,就是大冬天的过年时节,他也偏不要在家吃饭。宁愿串掇他的‘副帮主’吆喝着我们一群人在星夜驾一叶小舟,去到湖心小岛,来一个大人‘人人摇头’的‘极蛋’事。
其二,就在于他会讲故事。以往很多时候,故事从他嘴里讲出,就犹如他亲历一般。或者有些是他亲生经历的,但是他会知道什么样的细节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语言能让这个细节更丰富、更细腻,甚至让你更入戏。所以有时候工于文笔是很好的,但有时候文字生动,才更能打动人,或者。 只是我倒是个沉迷于民国范文字的‘中浪’,仔细想想,大概就是因为文字既不生动,也没有辞藻,便只好选择用拗口和通假字来让文章显得有‘深度’了。
好了, “怀旧总会无视苦难,放大幸福,谁也免不了受他的侵袭”。 我要写的有一部分是回忆,但我毕竟还是个‘中后浪’,也许歌颂现在,畅想未来也是不错的。 记住,always focus on the present,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