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客服之前,查看了网上很多有关客服工作的看法,基本上都说没前途,也没钱途,做得好的升组长,有能力的再转运营。
但是,但凡一份工作,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总该有所得。这个得就是让我重新看待婆媳关系。我奶奶和妈妈的关系水火不容,以前妈妈还能为了给我和弟弟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一忍再忍,但现在妈妈已经“放飞自我”,不再忍着脾气了。
过年妈妈就专门找奶奶吵了一场,没有原因,说原因就是她以前受了太多委屈。
包括嫁给我爸但一直不受家里人尤其是公婆待见,家里有事都是悄咪咪商量,瞒着妈妈做决定。家里亲戚借钱、要帮忙或者爷爷奶奶要钱就先找老爸,这个时候就是“当家的是爸爸”;我家管姑姑们借钱,这时候就必须妈妈出面、低头,这个时候就是“当家的是妈妈”,搁今天,这叫“双标”。
也包括爸妈刚结婚就南下去广州打工,辛苦钱交给奶奶攒钱,结果爷爷奶奶花钱大手大脚,钱花了个精光,没攒到钱,反而责怪爸妈(实则就是在怪妈妈)偷攒着钱不愿给他们。刚开始为着这事,家里没少吵过架,妈妈很委屈,因为她和老爸确实将苦的钱都给奶奶了。后来她明白了,奶奶攒不住钱,所以妈妈和爸爸商量着,攒钱买房,这样他们手头肯定就没有余钱,奶奶也就不会闹了。
还包括妈妈第一次怀孕时家里没有人照顾她,最后临产还是回的娘家;第二次怀孕六个月还在外地买甘蔗挣钱;第三次怀孕还在工地里给工人烧大锅菜。明明累的要死,家里还不体谅她,总是埋怨她,还一直吵架,这些受的苦、受的委屈一度让她想跳楼自杀,但是为了孩子,她一度一忍再忍。
也有性格上的不合。
奶奶性格看似软弱,实则极其倔强,一件满意或者不满意的事能记很久,她会一直念叨这件事,直到她所有的女儿家里都知道了。当然,如果她对谁存了偏见,那么这这种偏见基本上不会改变了,例如妈妈。奶奶喜欢背着妈妈跟其他人碎碎念妈妈的不好,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就是。明面上看起来奶奶脾气好,不与人结怨,但是背地里的小动作太多了。另外,奶奶也确实有时候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妈妈怀孕时候需要照顾,这肯定是重中之重,但是奶奶没有照顾,行动上也没有弥补。一直在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似乎说得多了,自己良心上也更好过。
妈妈性格强势,不爱表达但是非常精明,过日子精打细算,在女人中极其能吃苦,这也导致她一直瞧不起奶奶和她的几个女儿们(除了大姑)懒惰不工作,尤其是姑姑们将赚钱养家的工作全都推到家里男主人头上,总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好像家里人各算各的。妈妈性格也有一些骄傲,坏脾气不会掩饰,拉下脸的时候对长辈平辈说话都很难听,特别损,讲真,这样的性格太容易招人厌了。
仔细分析,一家人的沟通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奶奶对妈妈有偏见,不体谅、体贴妈妈,妈妈就记仇,也瞧不起奶奶;奶奶逮着妈妈的“不好”不放手,一直念叨,更引起妈妈的反感,从而也不尊敬奶奶……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爸爸也是一个钢铁直男,在中间做一个夹心饼干确实很难,但是直男爸爸还嫌不够乱似的,跟婆媳俩沾边的问题居然还打电话“当面对质”,分出个对错之后,把错的那个劈头盖脸骂一顿,根本不顾及啥面子不面子。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姑说的很对,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样一家人,多一点体谅,有矛盾都退一步,又怎么会形成如今这样几乎不能挽回的局面?
搁在以前,奶奶和妈妈吵架,我会选择站一边,大概率是奶奶这边,因为她年纪大,“更可怜”。但是一个多月的客服工作,告诉我客户来电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要做好安抚工作。今天上午在跟妈妈发微信语音时,我说来县医院看奶奶,妈妈听过后大发雷霆,让我“有时间在家学习”“不要到处乱跑”,很神奇的,我明白妈妈此时气愤的心理,又有点明白她可能有些害怕我又“站”在奶奶这边。因此,在妈妈冲我发火之后,第一次,我能心平气和,又有点心疼地安慰妈妈,希望她别生气,自己也要好好照顾。
此次奶奶住院事件可能有是一个导火索,爸妈可能又会吵架,跟奶奶的关系也会再次弄僵,但是,我会鼓起信心,缓和家庭关系,帮忙化解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