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哯之,而嘖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
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圣人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圣人坚守,犹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有得时。知言如泉鸣,知行如禽飞;知学如撷影,知识如计梦。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两人射,相遇则巧拙见;两人奕,相遇则胜负见;两人道,相遇则无可示。无可示者,无巧、无拙、无胜、无负。
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亿万石,投之不见;有亿万污秽,投之不见。能运小虾、小鱼,能运大鲲、大鲸。合众水而受之,不为有余;散众水而分之,不为不足。
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知此说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贯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仰道者跂,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丰;不惜道于圣,不贾道于愚。
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虚;天下之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变之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观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归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所以,尧、舜、禹、汤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
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
勿以行观圣人,道无迹;勿以言观圣人,道无言;勿以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貌观圣人,道无形。
行虽至卓,不离高下;言虽至公,不离是非;能虽至神,不离巧拙;貌虽至殊,不离妍丑。圣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见圣人。
圣人之于众人,饮食衣服同也,屋室舟车同也,富贵贫贱同也。众人每同圣人,圣人每同众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圣人不异众人,特物不能拘尔。
若龙,若蛟。若蛇,若龟,若鱼,若蛤,龙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为龙,亦不能为蛇,为龟,为鱼,为蛤。圣人龙之,贤人蛟之。
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
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心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
人之厌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也。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摄之;心蔽幽忧者,沉鬼摄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摄之;心蔽盟诅者,奇鬼摄之;心蔽药饵者,物鬼摄之。如是之鬼,或以阴为身,或以幽为身;或以风为身,或以气为身;或以土偶为身,或以彩画为身;或以老畜为身,或以败器为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两精相搏,则神应之。为鬼所摄者,或解奇事,或解异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绳,或死井。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万物而执其机。可以会之,可以散之,可以御之;日应万物,其心寂然。
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运者、车也,所以运之者,是牛,非车。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来无从,其往无在。其来无从,其往无在,故能与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者,心愈伤。
有人问于我曰:“尔何族何氏?何名何字?何食何衣?何友何仆?何琴何书?何古何今?”我时默然不对一字。或人扣之不已,我不得已而应之曰:“尚人不见我,将何为我所!”
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枯龟无我,能见大知;磁石无我,能见大力;钟鼓无我,能见大音;舟车无我,能见远行。故我一身,虽有智有力,有行有音,未尝有我。
心忆者,犹忘饥,心忿者,犹忘寒,心养者,犹忘病,心激者,犹忘痛。苟吸气以养其和,孰能饥之?存神以滋其暖,孰能寒之?养五藏以五行,则无伤也,孰能病之?归五藏于五行,则无知也,孰则痛之?
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雠,雠或化为恩。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如雀鸽鸠之化,无昔无今。
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1]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
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辩之极者,知辩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
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见大者,亦不见小;见迩者,亦不见远;闻大者,亦不闻小;闻迩者,亦不闻远。圣人无所见,故能无不见;无所闻,故能无不闻。
狡胜贼,能捕贼;勇胜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胜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古今之俗不同,东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于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岂执一,豫格后世哉?惟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忿塞欲,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方。
勿以拙陋曰道之质,当乐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当乐轻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当乐和同。勿以汗漫曰道之广,当乐急要。勿以幽忧曰道之寂,当乐悦豫。古人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
不可非世,是己;不可卑人,尊己;不可以轻忽,道己;不可以讪谤,德己;不可以鄙猥,才己。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少言者,不为人所忌;少行者,不为人所短;少智者,不为人所劳;少能者,不为人所役。
天下之理,舍亲就疏,舍本就末,舍贤就愚,舍近就远,可暂而已,久则害生。
人徒知伪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伪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