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回答问题(综合版)(坚持日更第31天)

1.蛤蟆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去做心理咨询?

      以前的蛤蟆先生是个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的人,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过得很滋润,因为他继承了父辈留下的蛤蟆庄园和财产,并且在村里担任很多了不起的职位,让人心生羡慕。蛤蟆先生总会把自己收拾好,穿着西装,打着好看的领带。但因为发生了一些变故,蛤蟆先生的状态就变得很差,开始失眠、酗酒、不打扮、整天窝在被窝里,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

      蛤蟆先生的状态特别不好,朋友们来看他的时候都惊呆了。屋子里面是他从未见过的有史以来最悲伤的蛤蟆。蛤蟆的大眼睛半睁着,神色黯淡。他总爱在家穿的板球毛衣上沾满了食物的油渍。还有他的灯笼裤,以前总那么合身,此刻却像两只装土豆的麻袋一样从腰上松松垮垮地垂落。蛤蟆一向是大家的开心果,一点儿小事就容易兴奋,如今却把自己弄成了可怜巴巴的样子。鼹鼠回想起这些年来和蛤蟆度过的时光,不管蛤蟆在做什么,他都会衣着光鲜得到了滑稽的份儿上。鼹鼠尤其记得蛤蟆对汽车的痴迷,还有他像模像样的兜风装扮:宽大的格子大衣和斗篷、亚麻面料的长风衣、一顶反戴的配套鸭舌帽、一副护目镜。蛤蟆看到他的好友的到来时,说:“有点儿乱,抱歉了,可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说完后,忍不住哭了。

      从蛤蟆家出来,朋友鼹鼠与河鼠十分担心他,他们觉得蛤蟆现在脏兮兮的样子背后,是精神和内心经历的重大变化。以前的他穿着时髦、偶尔打扮夸张,看上去神采奕奕,充满活力和生趣,活脱脱是一只非凡的蛤蟆,而现在的他却完全判若两人。

      当看到报纸上有心理咨询的广告时,朋友们决定上门找蛤蟆,劝蛤蟆进行心理咨询。

2.蛤蟆先生的朋友有哪些?他们怎么样?当蛤蟆先生经过心理咨询变得不一样时,他们的反应如何?

      蛤蟆先生的好友有鼹鼠、河鼠和獾。獾是蛤蟆父亲的朋友,因为蛤蟆的父亲从小就对蛤蟆寄予厚望,对蛤蟆很严厉,而獾有些处于“挑剔型父母”的状态里,与蛤蟆的对话时,很严厉、会像命令的语气,就会让蛤蟆处于“儿童状态”,回到童年他父亲对待他的情境中,感受那种不好的感受,因此,蛤蟆对獾是有些愤怒的,但他选择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獾对蛤蟆的一些做法的本心是好的,但就是表示的方式不太好,再加上蛤蟆经常让自己处于“儿童状态”,独立性不高,因此,就会对獾说的话以及一些行动比较敏感;河鼠比较能干,与鼹鼠在一起时,总喜欢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出差错,但当鼹鼠出差错时,河鼠喜欢揪着这件事不放,鼹鼠很不喜欢河鼠这样,鼹鼠很希望河鼠能让他做自己,那怕出一点错也没关系。但也是因为河鼠,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河鼠的心思更细腻一些,很在意朋友。当鼹鼠告诉他蛤蟆的不好状态后,他在报纸上看到心理咨询的广告后马上跟鼹鼠说,鼹鼠并没有把蛤蟆与抑郁放在一起,但河鼠却感知到了,并要求河鼠与他明天一起去看蛤蟆,劝他看心理咨询师。

      当蛤蟆先生经过心理咨询变得不一样时,他的朋友们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并且在最后一次心理咨询结束后,他们为他举办了一次午宴,庆祝蛤蟆的康复,告别过去,迎来光明。

3.心理咨询师苍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对蛤蟆先生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从职业方面说,心理咨询师苍鹭先生是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最初蛤蟆与他见面时,他就告诉蛤蟆:“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以前蛤蟆不常做三思后的决定。他经常问他的朋友,“鼠儿,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因为这么一问,责任就从他的肩头卸下了。而这次,他得自己三思后做决定。当蛤蟆对自己能否通过心理咨询变好时,苍鹭给予他充分的肯定。“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在咨询的过程中,他最开始都会问:“你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询问他经过咨询后一周的状态,经过大概5次咨询后,蛤蟆的情绪状态从最开始的1到2之间升到5到6之间,再经过后面的几次心理咨询,蛤蟆的状态越来越好,最后一次咨询,蛤蟆的状态到了9(本来蛤蟆想说10的,但他想为后面留一些成长的空间);在咨询中,苍鹭会全神贯注的听蛤蟆说话,让他感到舒服、放松;苍鹭问的最多的就是“你是怎么想的”,引导蛤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从蛤蟆的童年经历中探索他现在状态的根源,引导蛤蟆学会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依赖到对抗依赖,最后独立。

      他对蛤蟆先生说的最多的话是: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

4.蛤蟆先生一共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每次心理咨询是怎样的?

      蛤蟆先生一共进行了10次心理咨询。第一次心理咨询时,苍鹭让他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分,蛤蟆只打了1到2分;第二次心理咨询时,蛤蟆发现自己说话时,苍鹭会十分用心的听,蛤蟆感觉很舒服、放松。苍鹭通过不停的提问,让蛤蟆察觉自己的种种想法与感受,从而探索、审视自己,开启学习模式;第三次心理咨询时,蛤蟆回顾父母以及祖父母对他的影响,探索童年;第四次心理咨询时,蛤蟆感觉自己比之前开心了一点,睡眠好些了,而且多了一些做事情的兴趣,给自己的情绪打分为5到6分,在于苍鹭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向苍鹭提出“设定议题”--愤怒;第五次心理咨询是在獾找蛤蟆退出校董之位后进行的,蛤蟆被獾气的很难受,于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苍鹭与蛤蟆一起探讨“成人自我状态”;经过第五次心理咨询,蛤蟆与獾想明白校董之位的竞争,给獾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自己不会退出校董之位,如果獾也想当校董,就在明年再选举校董时与他一起公平竞争。蛤蟆在与鼹鼠跟河鼠午餐时,告诉了他们这件事,他们都觉得蛤蟆做的很好,也觉得蛤蟆的状态越来越好了。就这样又开启了第六次的心理咨询,这次心理咨询时,蛤蟆告诉苍鹭他好多了,明显比过去快乐、精力充沛许多,他还下水划船,他发现自己虽然还是会有情绪,但他不会像以前那样让情绪占据整个心房。这一次,苍鹭与蛤蟆探讨了“成人状态”,“责怪”与“责任”;第七次心理咨询时,苍鹭让蛤蟆说出自己的人生故事;第八次心里咨询,苍鹭与蛤蟆一起探讨人生坐标、人生游戏;第九次心理咨询,苍鹭与蛤蟆一起探讨人生坐标与人生游戏的关系,蛤蟆开始“反抗依赖”;第十次心理咨询,苍鹭与蛤蟆一起回顾过去的几次咨询,蛤蟆正走向独立。

5.蛤蟆先生出现心理问题与童年的关联?

    蛤蟆先生的外祖父母十分的优秀,把自家的蛤蟆庄园、酒庄等经营的很好,并对蛤蟆的父亲给予厚望,但蛤蟆的父亲并没有做到蛤蟆的外祖父那么好,以至于蛤蟆的外祖父虽然退休了,但却依然掌握着大权。蛤蟆的父亲虽身为总经理,却始终活在祖父的阴影之下,让他不得不尽一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且蛤蟆的父亲也对蛤蟆给予厚望,希望他能将来能继承父业,但蛤蟆先生并不喜欢。蛤蟆的父亲从小就对他很严厉,几乎没有对他笑过,母亲也只会在父亲不在时对他好一点,对他笑,但当蛤蟆父亲出现时,又会站在蛤蟆父亲那一边。

    蛤蟆的父亲只有到周末才下楼,作为独生子,蛤蟆只能和保姆还有母亲待在一起。母亲永远都在忙,以至于蛤蟆大多时间都是独自待着,黯然神伤。 蛤蟆的父母那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努力工作,用家长作风对待下属,用道德说教对待家人。蛤蟆的父亲希望自己能活成祖父那样,可实际上他并没有,所以才会对蛤蟆加倍严厉和专制。蛤蟆现在想起他,哪怕他死了有二十年了,蛤蟆还是能感觉到他的父亲对他的不认可。蛤蟆认为他从没成为他父亲希望看到的他。蛤蟆一直都渴望他父亲的爱与关注,却从没得到过。他母亲挂在嘴边的话总是‘现在不行,西奥,你没见你父亲忙着吗?

        这种不好的童年经历就会深深影响蛤蟆后面的生活,以至于他在很多时候的状态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喜欢依赖他人,不喜欢自己做决定等。

6.有哪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

一、情绪温度计

      假设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咨询师询问来访者:“你觉得自己处在1到10的哪个位置?”

二、三种状态

      人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与成人状态。每个人都有儿童、父母及成人状态,三位一体。成年人之所以痛苦,恰恰是因为不在成人状态。

(一)儿童自我状态

      “当我们问‘他处于什么状态’时,我们其实是在问‘他存在的模式是什么’。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随着这个孩子的身体逐渐强壮,他的情感世界也丰富起来,能量也更加充沛。“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其他的因素参与进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孩子的意识产生影响。婴儿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引发母亲或父亲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 “面对哭闹的婴儿,母亲通常的反应是给予爱和安抚。但也有父母会做出缺乏爱心的举动。母亲可能累了,甚至病了,就会表现得很严厉。又或者,父亲的育儿观念可能非常严苛,就会故意无视婴儿的哭闹,怕‘宠坏’了他。”

      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我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幸运的话,我们就能用余下足够的精力来享受生活。

      “这意味着每一个婴儿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况。这些调整,就像原子核一样,以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和发展。当然,人生后面阶段的许多其他事件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所以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忘记它们。”

      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这贯穿咨询的全过程。弗洛伊德曾说,‘本我所在,自我相依。’ “那也就是说,我得学着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个特定的情形。”

      从呱呱落地起,我们的生命里只有两个人陪伴,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人。和我们相比,他们是那么的强大,而我们则全然依靠着他们。因为无处可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他们每一次的喜怒无常。

      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我猜大家最有共鸣的触发词就是‘牙医’吧。”

      儿童基本情感包括:快乐、深情、愤怒、悲伤与恐惧。儿童分为2类型,一种是自然型儿童,一种是适应型儿童。就像是画家调色板上的红黄蓝三原色一样,每一个‘自然型儿童’都具备基本情感。但随后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然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我们会将三原色的色调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时也借此保护我们个体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学会处理愤怒,包括父母的愤怒,还有我们自己的。为什么我们要调整自己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呢?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如果固执地认定是非对错,又远比孩子强大得多,孩子们就得做出改变才能在这场战斗中活下来。可以打个恰当的比方,

      ”倘若一个人被比自己强大许多倍还无法逃离的人欺凌和伤害,他可能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因此,在我们还是个孩子时,得学习如何顺从我们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于是就有了适应型儿童,这类型的儿童会顺从行为,取悦父母、道歉、依赖等等。

      愤怒是我们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用科学来打比方。想象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第一种,就是尽可能把阀门开到最大,让气体能以最大强度喷射出来。在现实生活中,选择这种方式表达愤怒的人,他们像喷射气体一样,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然后再恢复常态。可是,他们忘记或者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方式会造成伤害,还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利。”第二种,比较小心、谨慎的方法,就是慢慢打开阀门好了,这样就能让气体在一段时间里慢慢渗漏出来。在现实生活中,选择这种方式表达愤怒的人,采取的方法就是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让别人几乎觉察不到,这样就不会让任何人不安。

      儿童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的呢?从强到弱依次为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

      撒泼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怄气的人是总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而且安静得很反常。‘适应型儿童’的所有行为里,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也是同样道理。说白了,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通过逐步少量降压来降低愤怒的强度,就是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或许是行为不当,又或许是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对于这类行为,在道德层面上,是没有‘错’。心理分析不做道德评判。但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都是负面的。第一个就是会被人嘲笑。看到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但也让人尴尬。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二)父母自我状态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但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自我状态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挑剔型父母”,这类父母爱批评人,易愤怒、严厉。还有一种是“养育型父母”。

(三)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

      成人自我状态好,但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只能鼓励他们,只有自己能决定要怎么做。

      想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难,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当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在演戏一样。

(四)责怪与负责

      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总喜欢责怪别人,认为是因为别人,我们才会不开心,把很多不好的事情都归结于别人。但其实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这种选择与选择再吃块巧克力是两码事儿。我们做这些选择时都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以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情境下不经大脑就能自动做出反应,可以说,就像实验里的狗一样,我们无法避免这种反应。

        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而处在“成人自我状态”的人会选择负起责任,对自己的行为与情绪负起责任。

三、人生坐标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但‘自证预言’的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也可以说这是决定未来的一种方式。假如你认为生活让你不快乐,不善待你,那么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种方法,它可以印证明天你会感觉悲惨的预期。换句话说,你创造了一个‘自证预言’。”

        这是一种心理游戏,有本很出名的书叫《人间游戏》,命名并描述了一百种心理游戏,‘酗酒’是其中的一种。玩这类游戏的必然后果是,玩家最终会产生糟糕的、不快乐的情绪。这类游戏的发起基本上都不是出于真诚,不像正常游戏那样只是让人觉得兴奋好玩,而是会产生非常戏剧化的结果。表面看起来实事求是,其实真正的意图却并不正大光明。游戏体现在两个层面:在社交层面上,似乎一切都是公开诚实的。而游戏玩家的真正动机却隐藏在心理层面,同时也隐藏着欺骗。至于游戏的必然后果呢,全都是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人生坐标分别以“我好与不好”与“你好与不好”为横、纵轴,划分为四种情况:1.我好;你也好;2.我好;你不好;3.我不好;你好;4.我不好;你也不好。‘好’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好,‘不好’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坏。”

(一)“我不好,你好”

        处于“我不好,你好”坐标的人属于低自尊的人。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概括地说,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例如“PLOM”-- 可怜弱小的我。这类人总喜欢说 “我真不幸。”甚至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会很抑郁。

(二) “我好;你不好”

        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这样就能玩他们的游戏了。他们经常玩一种能让玩家感到愤怒,或者至少能让他们对别人评头论足。例如:“NIGYYSOB”---‘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

        这是人们经常在工作场合玩的游戏。首先,有个人犯了错,可以想象,这种情况很常见。然后上司发现了,把犯错的下属叫进来好一顿训斥,小题大做,对下属大声咆哮。这种游戏能让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上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接下来,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他们会说:‘要不然,那帮人会觉得犯了错还能侥幸逃脱!’

        “很不幸,这种游戏似乎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机构组织里,权威人士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严厉的父母,把员工当成顽劣的孩子来惩罚。新闻报道里似乎也充斥着霸凌的案例。

        处在‘我好;你不好’坐标上的人还会玩其他游戏,比方说,‘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这会加强他的道德优越感,而且常常和另一个游戏一起玩,那就是‘你怎么敢!’

        在这个坐标的人总需要攻击或者谴责别人。这些施虐者利用任何时机来制造一些能让他们评判和惩罚别人的情境。是他们内心的施虐者让他们这么做,内心的施虐者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三)‘我好;你也好’

        选择这个人生坐标是很勇敢的,因为选择了这个人生坐标时,你不仅为当下做出了选择,还许下了一个承诺,终生的承诺。

      ‘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非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的过程。你不能说‘好了,我终于到了’,好像登顶珠穆朗玛峰一样。你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而这个选择肯定不能给你庇护,免于‘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

      ‘我好;你也好’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它非常接近于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四、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让来访者能自己找到答案。咨询师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来访者,但只有来访者自己能做决定。

        心理咨询提到的一些理念不是用来给人贴标签,攻击羞辱别人的。它们只是用来理解行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

        在咨询中,学习一直是个双向的过程,只是彼此学到的东西不同。

7.在现实生活中,当我的状态不好时,我如何调整自己?

      首先,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逐步从“依赖”到“对抗依赖”再到“独立”与“共生”;其次,当自我状态不好时,不要一味的排斥它,好好的看看它,学会自我分析。“我能从中发现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的感觉是怎样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