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世间之事不过是一个人一点一点的独自前行。也许会有许多人许多事丰富了这段旅途,但最终陪伴一生直至终点的只有自己。只是哪些人、哪些事却始终留在心里,不曾忘却。
——题记
我的故乡是一个不大的小村庄,村里大半的人都属于同一个宗族。在我出生的时候,还处于上个世纪末期,村子里依旧是家家户户,过年过节 ,人声鼎沸。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家里的老房子是几间土坯房,那是我出生和拥有最初记忆的地方。老房子处于整个村子的最高处,站在土坯房的围墙上,可以将村里的一切尽收眼底。老房子的前面有三颗槐树,父亲说,那是在他儿时就有的,每年花开的时候,一串串的白色小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直至今日,老树还在,老房子却已成瓦砾。后来在离老房子的不远处新建了几间砖瓦房,只是现在很少有人住了。记忆里最深的是夏日的午后,搬着小板凳坐在水泥院里吃着碗里的白米粥,那便是最开心满足的了。
村子的北边是广阔的沙漠,而南边不远处则是拥有古老年代的明长城。对于明长城的记忆是后来每一次回到村子的时候总会通过它的一个缺口处。最早的时候会有村民在长城边上放羊,只是近十多年来很少再能看到了。
在我模糊不清的记忆里,故乡是最温暖的怀抱。在那里,有存放已久的老照片,即便大部分人我并不认识;有我儿时随母亲给父亲送饭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有偶尔顽皮时随哥哥姐姐摘杏儿偷瓜的欢乐;有农忙时偶尔睡过的田埂;还有奶奶站在高处一遍遍喊孩子们回家的乡音……
再后来,我们离开了村庄,田地也慢慢地荒芜,水泥院的碎石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已屈指可数,上一次回去时,猛然发现,村庄还在,只是村里的人却寥寥无几。随着时间远去的不仅仅是人和事,还有记忆里的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