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明白了,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得出于自愿。在咨询中,学习一直是个双向的过程,只是彼此学到的东西不同。
最近可能比较关注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这块,这本书里有一章节也讨论了这个话题“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相比责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自己的情绪,当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咨询过程中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的概念,它们最有可能带我们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接下来提到了我们体内共存着的几个状,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形,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只有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难,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在演戏一样。
最后提到情商,所谓高情商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爽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理解”与“共情”,一直认为是每个人都有的,确实也应该是具有的,但是我觉得更多的人自认为有然而并没有,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从自身去理解与共情别人,而不是从他人身上去理解与共情。
昨晚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回顾起自己之前的几段亲密关系,对方对自己都是真心实意,也都是奔着与我走入婚姻的态度去开始的,甚至都带我见了他们的父母,可是为什么最后我都把关系搞砸了呢?有些是对方的错,有些已经想不起是谁的错了,但是我相信有一半的原因在我,我很幸运,终于愿意慢下来思考自己为何会走成今日,并不是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而是想要活得更明白更通透,向外的需求更少,让自己内心更富足,生活更轻松舒适而快乐幸福。
我想要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以及与人相处舒服的关系,独处自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