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多月了,我们也在它市寄居一个多月了。
之前的每一个周五下午,大宝一放学,我们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赶回去上兴趣班,赶回去和自己最熟悉的一切见面。
每到周五。因为可以回家了,两个宝贝都特别兴奋,即使挤两个小时的公车,转两次车,走几千步,他们也没抱怨过。反而,觉得有趣,有劲儿。
其中有一次,班车已经进站,我们却刚好到售票处。好心的售票员在广播里扯着嗓子喊司机等等,我则抱着二宝狂奔,丝毫顾不上大宝。六岁的大宝拖着行李箱紧随其后飞奔,一声不吭,直到上了车,才开心地说:“幸好赶上了,错过高峰,可以早点到站,可以回了家再去上兴趣班了。耶!”
娘仨挑了个位置坐下,依偎在一起,开始一小时的城际公交时光。路上的我们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好快。落日的余晖时而洒在公车上,映红了孩子们的纯真的脸,照亮了他们满怀期待的眼。
还有一次,运气欠佳,每辆车都很挤,坐城际公交时挤得透不过气。没有人给我们让座,司机一个劲儿叫大家往里走。我抱着小宝好不容易站稳了,低头看大宝,她小小的身板紧紧地贴在我大腿上,一只手狠狠按住她负责的行李箱。
我叫她慢慢往里挤。她照做了,同时不忘护着她身旁的箱子,一寸寸往前移。一位好心的阿姨给她让了座,大宝道过谢后,把箱子安顿在座位旁边的缝隙里,再和小宝一起分享了她的位子。车厢里挤得透不过气,可他俩真就在那个小角落里嘻嘻哈哈了一个多小时。
当汽车驶入孩子们熟悉的小城,看到曾经光顾最多的公园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喊到:“哇,我的中州公园!”而我,因为拥挤和晃动,已经头昏脑胀。
到周日的下午,我又带着他们赶回它市,开启新一周的生活。
大宝从周日的午饭起就为又要离开她最熟悉的家而忧心忡忡,小宝一上车便无精打采。一到它市的家,大宝就忍不住流泪,小宝也跟着哭闹。
其实,它市的暂租的家住着也挺好,小,但温馨,出行也好,休闲也罢,都胜过我们自己家的环境。可是,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家好。
这周调休补课,没能回家。大宝没能如期见到她兴趣班的同学和老师,没能重温她熟悉的小城里的人和景、物,很失落。
当傍晚来临,大宝还是哭了。她说:“这周没有回家,心里很难过。”我安慰她:“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她还是哭得很伤心,完全不能自己。
因为宝爸工作调动,为了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举家寄居它市。新换了单位的爸爸顶着巨大的压力,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即使同城,孩子们也难得见到爸爸一次。
之前,爸爸也忙,可是,晚上会回家。无论多晚,两个孩子总要等着爸爸回家,抱过。亲过,才能安心入眠。
一周总有两个傍晚,爸爸是会陪伴他们的。如今,追随爸爸而来,却一周也见不到爸爸一两次。好不容易盼到周末放假了,爸爸总是有这个局那个事见不到踪影。
昨天爸爸终于在这个新家里和我们吃了第一顿晚饭,大宝食欲大增。晚上出去逛公园,小宝也不喊累了,疯呀,跑呀,汗湿衣襟。
大宝玩到一半就开始问爸爸今天什么时候走,下次什么时候回来……得到答案后一直闷闷不乐。因为爸爸告诉她,今天下午等不到她兴趣班下课就要出门,也不确定星期几再回来。
今天一整天,大宝都在焦虑爸爸又要上班去了,到哪里玩都提不起兴致。
爸爸去上班前抱着小宝,亲他的额头,嘱咐他要听妈妈的话,要保护妈妈和姐姐。小伙子坐在爸爸的腿上重重地点头,和爸爸亲亲,说拜拜,非常淡定。
当爸爸消失在视线时,小宝转过身好一阵一动不动,就那样低着头垂着眼瘪着嘴呆站着,我走过去看他,才发现两岁的小宝满眼都是泪。
我不解地问:“宝贝,怎么了?”他哇一声大哭:“我要爸爸。”孩子的依恋,做父母的无奈,在那一刻,深深触动了我。
大宝兴趣班结束已近黄昏。我牵着小宝跟着导航走在前面,一边和身后的大宝聊着课堂上的事。好像天突然就黑了,夜风突然就起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小宝走不动了,我只得把他抱起。大宝不愿意走前面,一直像小尾巴一样跟着。我们借着街灯,穿行在人群车阵中。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我回头叮嘱大宝注意脚下的石块,发现夜色中,她的身影如此小,如此惹人怜。一股热泪漫上眼眶。
多想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可是抱着小宝的两只手已经酸胀无比了。只得赶紧跟她说:“这条路咱们第一次走,你方向感好。肯定能记住,妈妈这个路痴肯定记不住的,下次有你,咱们就不用导航了。”她得意极了,跑到了我们前面,她用她蹦蹦跳跳的身影,冲淡了我满腹的心酸。
可是,打开它市家门,她还是哭了,默默地。我抱住她,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这周没有回家。”
拥抱,安抚,开导。
她似乎明白了,我们日思夜想的家和我们了如指掌的小城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必须向前看,必须融入它市,必须学会和过去断舍离。我们除了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就是支持爸爸的工作,早点赚足钱,能尽早地在它市,有一套更大的房子,再搬来她喜爱的书,她心爱的玩具,她钟爱的床……重建一个更温馨,更有爱的家,继续编织我们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