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请求帮拍照片,拍完了看了下,表示拍的不好,没有一张能用的,赤裸裸地表示嫌弃。
当然,这种赤裸裸的嫌弃有两种:关系太好,咋说都不会生气;关系一般,人家是出于自身的评价。
不论哪种,我想当你被嫌弃的时候,当时多少会有些不爽,也可能一笑而过,也可能会生气,还不服气;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静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被嫌弃,是别人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在哪里?怎么改进?
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所以人还是要多思考,多追本逐源。回顾以前,其实有很多事没有做好,关系没处理好;考虑问题太片面,过于轻信别人,会给别人贴标签,以个人的喜恶出发,结果时间久了发现并非如此,导致该做好的事没做好。但这都是成长的经历,犯过的错后面注意不要再犯。
也许有的话不好听,但也促使我们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尚存的问题。就比如拍照,确实拍出来的图没有画面感,为什么呢?还是构图的问题,眼前抓不住图片的重点,或者能抓住重点但是不知道图片中怎么体现,拍出来是杂乱的一片。这也涉及拍照的角度的问题,大家一起出去玩,对着一棵树猛拍,有的人就拍的特别好看。
角度和构图都很重要。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其实这就涉及审美的问题,我想多接触一些好的照片,名画;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发现美,审美能力逐渐就能提高了。
说到审美,就想到小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朴素就是美。他们经历的那个年代不讲究吃穿,大家衣着都差不多,所以父母也都很朴素。所以我的衣服不多,基本都是亲戚家姐姐的,自主选择权很少,而且款式、色彩特别简单,甚至是土。上大学时就发现明显大城市里的孩子比小城的会穿衣,尤其是审美这块突出,像我之前都没啥美丑的概念,觉得穿得舒服就行。
现在看来,审美占据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刚说的拍照、穿衣。时代不同,社会需求也不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审美都有要求,特别是设计。
我想什么时候提高自己都不算晚,虽然看画展看不懂,但是多少会有收获;听音乐会多少会有自己的感悟,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为之想办法解决,以积极的姿态应对。
由此我想到对小朋友的审美培养,虽然潜移默化永远比有意为之更有效,但是没有前期的有意为之,何来潜移默化?
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呢?目前只想到了接触名画,看国家地理的美照,听音乐会,看音乐剧等。
大家都有什么好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