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人涌动的大悦城,我老远就看见到了安小江。
这次从西北农村老家回来,俨然变了个人。这一次归来,他即将成为新一代的“北漂”,在这个“有霾有情”的“帝都”,开始他的“梦想”之旅。
“有霾有情”这个搭配是我一位在京挂职的领导离京前的感言上一个被频频点赞的表达。在这个很多人终将离去的“北京,北京”,这四个字可谓最贴切的描写。
说到“梦想”,脑海中浮现出《中国好声音》汪峰老师经常问参赛选手“你的梦想是什么?”的画面。“梦想”,这个一度被过度消费而又有很多人支撑不起的词语,对有些人而言,却是心中不会轻易去触碰的领地、圣土。他可以跟你聊得天花乱坠,从“刚刚,沙特王储被废除了”,到村里老张家的老母猪又下了崽,可唯独对所谓的“梦想”避而不谈。
想起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对成冬青说的一句话,“听一个人说话,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听他没说什么”。是的,安小江没说的,侧面谈起来眼睛发光的,正是那个用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用汉语向国人讲述世界故事的国际记者梦。在名校扎堆的帝都,在“海龟”涌来的京城,他的“某经贸”自然不能给他带来太多光环,更何况,他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和我一样,来自于西北某个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果要说“二代”,那么我们是典型的“农二代”。
安小江是家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由于难得一子,自然是家里的宝。不过,与很多被宠坏的男娃不同,安小江自幼懂事听话,热爱读书,不光爱,还能念得进去。在那个文科学生不被看好的高中,凭借满腔的热爱和多年的积累,安小江成为这个贫困县城中学文科学生的“榜样”。
高考后,他进入南方一“211”大学攻读翻译专业。这所以工科出名的“211”,翻译专业在安小江那一年才开始第一届招生。于是,他和二十几名全国各地的学生一起成了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的拓荒牛牛。小江同学基本功扎实,然而毕竟来自西北,英语口音自然比不上那些城里娃。自幼好胜心强的他,自然不允许自己在任何一方面落后于人,于是在很多个清晨,校园里的小河边是他早读的声影。在很多个晚上,昏黄的路灯下,除了嗡嗡叫的蚊子,还有哇哩哇啦读英语的他。
踏实、肯吃苦、实诚,是那个小镇人民典型的特征,在安小江身上则有着更为深刻的烙印。凭借这些先天的特质,大学几年,安小江在成绩上则自然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西北农村娃成为日后老师们向学弟学妹们树立的“励志”榜样。
考研复习的时候,我偶尔去看过他。在他脸上我看不出一丝慌乱,更多的是气定神闲。我甚至怀疑他复习的有效性,然而当他给我讲述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复习计划后,我自然明白了这种底气从何而来。一个人的品质和精神并非一段时间养成,而是多年的积累和塑造。当然,要考入以外语外贸著名的“某经贸”也并非易事,毕竟“僧多粥少”。
我怀着一样忐忑的心情和安小江期待最后的成绩。我想,如果此次失败,再来一次也无妨。不过最后的结果自然喜出望外,顺利录取,进京学习。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直到他临近毕业,我来到京城,才和他有相聚的机会。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吃完西北菜,徜徉在长安街上,终于谈起所谓的“梦想”。
那个时候,他正在为找工作的事情焦灼。投了一些公司杳无音讯,公务员考试也不理想,此时,他为曾经拒了的一所民办高校教师的岗位感到有些后悔。当我不断追问他到底想要干什么的时候,他似乎对自己最向往的职业有了忐忑不安的坚定——那种如同喜欢一个女孩,又不敢轻易表白的忐忑不安的坚定。那个时候,某社的初试结果杳无音讯。
在临近春节的时候,一条微信弹出来,某社初始成绩出来了,自己排名前三。他发来进入面试的名单给我看,满满几页,被各大名校和海外学校的名字填满。“某经贸”显得并不起眼。不过,毕竟笔试成绩非常好,则有了很大胜算最后晋级。放弃了几个公司的面试后,他一心等待和准备某社的面试。我告诉他,功夫在平时,不用太多紧张,上场发挥正常水平即可。
面试如约而至,我期待梦想之花再次绽放。
几天后,消息传开,他如愿成为实习的几十个人之一,某社要通过实习选择最终能留下来的人。这实习,我想更多的是看言谈举止,做事习惯和待人接物。我心想,我们那里的娃实诚、老实,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要过年了,我和他吃完一顿西北菜后告别,他即将回老家过年,我则在南方过年,再次见面则又是在京城了。
这个春节,我想对他们一家才真的叫忐忑不安。毕竟,已经进入了实习阶段,则貌似铁板钉钉。然而没有见到白纸黑字的确认,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春节后的三月,京城飘着雪花。突然接到小江的消息,被电话告知没有入选。
那一刻我一时语噻,不知如何是好。虽然没有声音,但我分明听到梦想坠地的声音。
那一刻,很多词语如同弹幕一般在我眼前飘过,“寒门再难出贵子”、“阶级固化”……
此后再聊起的时候,他已经坦然了许多,说,准备去南方读本科的那个城市。既然帝都没有容身之所,那咱就换个房价不那么变态的地方。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工作日,小江的微信再次弹出来,某社打电话给他,问他是否愿意签约!这反转的剧情让我差点喊出脏话来。
那个周末,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涮羊肉。
“梦想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话有点老,不过再过几百年几千年,理还是这么个理。我细细想来,小江多年来积累的文史知识、打下的英语功底、锻炼的翻译能力,还有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那片黄土地赋予他的踏实的劲头和肯吃苦的品质不就是为他今天的“梦想”所作的准备吗?
我脑补了一个画面,不久的将来,安小江定会成为一名著名的记者,不过,应该不会是因为“刚刚,沙特王储被废除了”的编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