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普林斯基是普希金同时代的知名画家,他在俄罗斯艺术史上的地位,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证明。在列宁时代,为了宣传,曾经有一张表单,陈列了要为之修建雕塑的艺术家与知名人物,基普连斯基的大名就赫然在列。虽然并未最终修建成功,但是也可见其地位。
至于为什么受到当时无产阶级政府的支持,也要从他的出身说起,基普连斯基是农奴出身。最终也是靠着自己的奋斗和艺术成就享誉全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这一幅普希金的画像。对于吉普连斯基绘画的风格。有一句话描述得特别准确和优美,说基普连斯基是将将和谐优美的线条同人物真实性结合得最完美的画家。
在笔者已经更新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及到肖像画的特点以及难处。作为一幅肖像画,它的准确性是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要体现出被描绘者的神,他的气质以及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通过最重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手,一个是眼。结合这幅普希金的画像来说,普希金的眼神是望向右边,脸部微侧,而手臂是交叉在胸前。但是凝视一会儿普希金的眼神来看,他眼中似乎又带有一些让人感到略带忧郁和迷茫的神情,而且还有手的姿态。在这幅画作中,普希金的双臂缠于身前,一般来说这是有一些防御性的姿势,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似乎也符合诗人善于体察内心情感波动的特点。这也与我印象中的关于普希金的另外一幅列宾的名作背道而驰。在另外一幅画作中,普希金站在大厅中央,向周围的人群大声地朗诵自己的诗歌,一只手高高的扬起,神情慷慨激昂,周围的人也是体现出各种各样的惊异,受到震撼的表情。但是这一幅慷慨激昂的普希金画像,描述的是普希金的年少成名时,我们今天所讲的这一副,基普连斯基的普希金画像创作于1827年,这个时候已经是诗人28岁将步入中年时期,是他生命的后半段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时候的普希金已经褪去了年少时的张扬和狂妄,虽然并没有改变自己充满激情的性格,但是,多少会有一些成人的忧郁和悲伤在里面。
在画作中诗人身着一身齐整的制服,肩上披着苏格兰式的方格披肩,脸部以及身体的线条柔和自然,斜后方还有拉着竖琴的缪斯女神。这幅画作出来之后,反映最激烈的反而是普希金的亲朋好友。当时知名的艺术家,普希金的好友都极力反对这幅画中所描述的普希金的形象。就像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家格林卡在看到这幅画像之后,写给普希金的信中写道,
我已经看到了你的画像,我十分的遗憾,在这幅画像中,你的形象被描绘得如此的阴郁,没有了在我记忆中你脸庞上的温暖,是由于你的境遇所致吗?
当时另外一位大画家卡尔.布留洛夫说,
描绘的就像是一位花花公子,而并不是一位诗人。
因为这些认识普希金的好友都知道双臂交叉于胸前,这不是普希金常用的姿势,在基普连斯基的作品中摒弃了普希金给人的一些常规的印象,比如说热情,比如说是天真,和诗人的浪漫,这些常规的特点似乎都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了一种略带阴郁的神色。时至今日,这种争论仍然在持续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济缅科曾经这样评价这幅画中的诗人形象,
“在基普连斯基的画作中,普希金的形象就像一根绷紧的弦,有点儿太过严肃,有些人觉得普希金的眼神是一种平和,但我却认为,是一种不安,就像是在认真地凝视着让他不安的东西。”
但其实就我自己的观点来看,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普希金冠以一个刻板的印象呢?难道普希金就只有那些浪漫的,抒情的,让人振奋的诗吗?他不也有很多略显忧郁以及慨叹人生的诗吗?尤其是1824年这个时间点,对于诗人来说,他是被贬到俄罗斯南部,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流转奔波,所以这个时候的普希金,就是一种略带阴郁和一种对生活较为防备状态的样子。而画家的笔,恰好捕捉到了普希金这个时候的心理变化,描绘得既生动,又形象。普希金自己看到这幅画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写了一首诗送给了画家。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普希金生活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媒体,没有电视的年代,是那么的幸福,每个喜欢他,热爱他的人,都会根据自己对他的印象来去判断和评价有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手段去来呈现,画作是一个贵族间的流传方式,即使是这种并不适合流传的方式也依然引起了他周围的身边的朋友们的意见。面对各种各样的评价我想普希金的内心的抓狂一定是不可言表,试想一下,如果是在我们如今,普希金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表情,甚至和她那一位漂亮风流的妻子之间的风流韵事都被暴露在镜头下。在这种折磨下,普希金还能写出那些令人动容的诗歌吗?又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令人动容的诗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