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有名的酱菜园子沁芳居,是一家百年老店。
在沁芳居,无论是老板,还是伙计,都爱说,制酱跟着节气走,那么,这“节气”对于制酱工艺,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孔老痴是保定府有名的制酱传人,在他未到沁芳居之前,沁芳居的生意平稳。
解放前夕的北平,国民党成为困作之兽,眼见大势已去,就穷凶极恶地搜刮老百姓,造成市面上货物紧张的局面。
本来,沁芳居的大掌柜,黑子,本意要用最好的丰润豆子来制酱,但因时事维艰,在北平城压根儿就买不上。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丘坡豆子先顶当一下,没想到,被孔老痴发现了,他知道,要想做好酱菜,就要先做好酱。
俗话说,丰润豆,油赛肉,上了屉,香味传出二里地。丘坡黄,涩味强,牲口把它当做粮,可见这二者的高低之分,差别简直是天上地下。
严振声看到孔老痴是个行家,为了挽留住这位酱菜把式,他答应亲自去丰润挑选豆子,回来做酱,虽然中间出了点波折,但是,总算是把丰润豆子买回来了。
丰润的豆子,果真是一等一的好货,孔老痴在耐心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货真价实的好东西。
起黄子
在农历二月初二下午,把精选的黄豆,用清水洗至二到三遍后,上大锅,入篦子,用大火蒸烂,小火闷至24小时,到次日下午,就可以出锅了,俗名叫起黄子。
随着时间的来临,孔老痴一声令下:开屉,起黄子,伙计们开始行动起来,关火,把热得发烫的豆子,倒入撒了白面的箩筐中。
让豆子外面,均匀地裹满白面,已经酥软的豆子,瞬间变成了,一个个白如雪状的圆球。
踩黄子
黄子被起出来后,装入大小相同的木匣子里,伙计们洗净脚后,用黄酒冲一遍,每人踩着一只匣子,用脚制酱丕。
大家很有节奏地踩三下,跳一次,大家整齐划一,同样的节奏,要反复做。
他们一边踩,一边还要很有气势地喊:丰润的豆子香,黄子沁透了芳,四九城那个干炸酱,汉子们的火一腔。
经过反反复复的踩压,豆子和面形成一体,制成同样大小的酱丕子。
制酱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酱泥要干湿适宜,过干,则难以团聚成坯,影响正常发酵,水分过多,则酱丕过软,难以成形,并且坯心还容易伤热、生虫、糗败。
酱丕大小一般以三斤干豆原料为宜,长宽各为40公分,高一寸,这样才易于发酵霉变。
酱丕做好后,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晾至酱丕外干,然后在酱丕外面,包裹一层牛皮纸,摆放于室内温暖通风处。
酱丕间距约一寸,分层摞起,以黍结或细木条隔开,约一周时间,将酱丕调换位置,继续贮存如前。
制酱
到了农历四月十八,开始泄水下酱,其比例为:一黄二水半斤盐。
先要去掉酱丕的外包装,将其用清水清洗干净,刷去外皮一切不洁物,将酱丕切成尽可能细小的碎块,放入缸中。
缸要安置于窗前阳光充足,能被照射之处,为避免地气过于阴凉,要将酱缸质置于砖石之上。
然后,将大粒海盐按比例,用清净井水,充分融合,去掉沉淀,注入缸中,水与碎酱比例为4:1,最后封好酱缸。
打耙
入伏开耙,处暑封缸。
这是个劳人的功夫,活芳居的伙计们,必须要学会干这个活儿,因为,要从入伏开始,直至处暑,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二百下左右,直到将缸内的泡沫物,彻底清除为止。
沁芳居有几十口大缸,每个缸口,足有一米长,人站在缸上面,双手拿铲,深入缸内,用力转圈搅动,暗红色的酱上下翻滚,犹如翻了个身。
一个缸内的酱,要搅二百下的话,那些个缸都要打耙,付出的体力是很大的,这可是个考验人的体力活儿。
严振声从小就生活在酱菜园里,对于这个活儿,做起来得心应手,他跳上酱缸,吸一口气后,开始打耙。
沁芳居有个规矩,没有这个绝活的话,绝不能把生意传给他,因此,当一个酱菜园的老板,也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事。
制酱的每一个工序,都要跟着节气走,因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老祖宗能根据节气的特点,从生活中总结出来了制酱的方式,这无一不显示了,先人们的智慧和经验。
小小的酱菜园里,原来有那么多的学问,这就像一粒小小的芝麻,表面看起来其貌不扬,实际上,里面包裹着的油,一点也不少。
这就像人生,看起来平淡无常,但要细想,哪一天不是在柴米油盐中,品出点滋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