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松浦弥太郎的《崭新的理所当然》,松浦先生认为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平实简单的生活里,尝试去发现新意。不管是老套守旧的思想观念,还是日复一日重复的活动,以及每天上下班路上早已熟视无睹的风景,当内心有了一种“崭新的理所当然”,哪怕是再寻常的日常生活都会充满新意,这种新意是日常生活里的朝气蓬勃的率真,闪闪发亮的鲜度,温情和柔软度。
世上大概没有什么比毫无激情,什么都不思考,不去动脑子想,只是一味重复别人继定好的事情这样的生活让人难心忍受了。
我其实更愿意理解为,松浦先生的这种理念其实就是一种改善内在心态的生活法则。
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得不从事或者看似无比苦恼的负能量却又无能为力时,当你转变一种心态,同样的事情,当被赋予完全不同的两种意义时,这件事情反射在我们身上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约定这件事情。
两个人彼此约定好去做一件事情,可能刚开始时确实异常兴奋,无比期待。但有些时候难免会因为临时的情绪低落,意外事件的到来,本身对约定这件事情产生一种抗拒。遵从让心里不痛快,不遵从又不想落下不守信用为人靠不住的坏印象。
特别是有些"截止日期"和“期限”的约定,更是让人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任务去执行的感觉。那种deadline的紧张压抑感,想必读书时假期已经过一大半,但作业还没开始动笔的感觉大家都有过,确实不好受。
那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
当内心把这个约定看作是利已又利他的一种行为时,“受指使”“被迫去做的义务”这种感觉就会淡化。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对自己无利的事情干吗要去做呢?当你这把这个约定当作是日后减少麻烦自己的机会,同时又能帮助别人减轻负担,而且还能竖立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你就会不自觉地去用心对待这个事情。
这个细节我深有体会。
最近工作压力大,一年中最最忙碌的一段时期。所以哪怕每天忙的水也不喝一口,也不起来活动身体,完完整整的超过八个小时屁股不离开椅子也还是做不完每天的工作。
当有那么几天我每天的工作都是被工作上的电话催着开始的时候,我越来越抗拒这种低效的忙碌。我发现当我口头上我有空时尽快给你确认时,往往两三天后都还没有确认。而往往当对方说自己特别着急时,给了我一个截止日期时,我就会答应,嗯,好的,那我在今天下午五点半确认给你。然后心里因为有这样一个约定,所以会在自己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后,马上着手处理这个约定。
因为想着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那么就要去做。如果只是随随便便做了,结果因为不够用心导致对方重新发来需要再次确认,那么我就会被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被迫答应一个约定,那其实第二个约定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当与别人约定好一件事情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转化成为一种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期待,这种感觉真的超棒。不管是周末约定早起约定去逛街,到了周末却又想睡懒觉。完全可以转化自己的心想,出去早一点就可以多一些时间遇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呀,还可以顺便在外面吃自己心心念念的早餐。还是工作上各种关于上交资料的约定,本来就忙疯了还要抽空去对待的这些约定。可以转化自己的内心想法:当我早一点完成这个约定,别人手上的事情也因为这个约定而结束了。自己也不用每天都被各种催人的电话折磨的不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天的工作笔记本上可以再减少一个任务清单了。
希望别人自私对待自己,就自私去对待别人。
只要抱着让对方喜悦的心意,就连自己也会变得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