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STA组织的五一工作坊:《商业教练技术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导师为秦玮老师,当天很多大咖也同堂学习,说明含金量超高。故下决心,抽出时间全程全心参与,的确也收获颇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收获较深的有三点:
1、学与做中间有很大空间,一是学后不知如何真正进入教练状态,二是用时无法有效解决问题,三是找不到商用的机会。通过两天一夜的学习了解到:第一点是因为能量不够,倾听的状态无法达到。第二点是因为没有商业的基本逻辑,无法系统的理解客户面临的环境,不在一个频道和更高层级上,如何能帮到被教练者呢?第三点原因很多:商用教练的口碑传播不高;国内太多教教练的人而真正用好的不多;中国职业化和信任感的建立与国外还有差距。。。
同时也说明:这两三年这也正是好的机会,在上升期有时间去实践、去沉淀、去提升。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商业教练需要掌握:经营逻辑、管理框架、人才标准、工作背后的规律、职能组成和特点的模型,甚至心理学的应用。有这些才能理解客户的处境,帮对方看到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方向。而GROW等是工具和技巧,用来辅助和引导双方,并不是学会教练本身的方法论就能真正产生商业教练的价值。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几个小练习现场做的很棒:复述\用心\对方语言\语气手势\串问题\及时切入结果。。。通过群体教练看到自已的模式和卡点,也感受到老师的功力和气场。不是背框架和模板,而是掌握内在逻辑根据情境提出更合适的问题。每个月可组织人一起练习下,相互教练,不断改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实践情况的汇报:给家人工作做了教练方法的简单说明,并用GROW基本过了一遍。真正倾听是知易行难,人都好为人师,很难中正的教练。虽然效果一般,但也帮对方理清了一些思路,找到一些合适的行动。角色有些变化,没有象之前容易冲突、内心不接受,说明还是进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