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受并进一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7月6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青春践行中国梦,共筑群岛新未来”赴蚂蚁岛实践团,前往“三八”海塘线向当地渔民学习如何编制渔网,并对当地主要的产业——渔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当天上午,实践团在队长余梦海的带领下排成两列,向“三八”海塘线进发。初到海塘线,便可以看见无数个渔民阿婆在埋头织网。实践团成员们好奇地上前询问,阿婆们也都热情主动地讲解和教授渔网的编织方法。这是一次从未体验的经历,队员们大都初次编织渔网,不知何从下手。阿婆体谅队员们初次接触渔网编制的程序,教队员们最简单的编制法——打结法。据其中一位李奶奶介绍,“打结法”是传统的编织渔网的方法,渔网用经线和梭子里的纬线纵横交错套结而成。队员们认真地观察打结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时提出疑惑并得到李奶奶的耐心讲解。随后,队员们开始尝试编织渔网,将理论附之于实践并非易事,大部分队员手忙脚乱,纷纷向李奶奶求助。李奶奶热情而又细心地纠正每个队员的错误之处,几经练习,实践团的成员们已经能够熟练的用打结法编制渔网。
学习之余,实践团成员们也了解了蚂蚁岛渔业的发展历史。在与渔民阿姨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蚂蚁岛被解放之初,岛上居民生活不易,但在政府领导下,当地居民开展了生产自救。蚂蚁岛成为全国农村艰苦创业的典范,是中国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队员们认真的听渔民阿姨们讲述蚂蚁岛渔业发展的过程,炎炎夏日,但在场的人都乐此不疲,领略着蚂蚁岛的风光。
通过李奶奶讲述,队员们知道了在蚂蚁岛主要捕的是青占鱼,同时也认识了她的儿子渔民李老大。李老大已经有几十年的出海经验,据他阐述,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原本6月份的禁渔期现提前到5月份。而捕鱼期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7月1日到9月1日变成了8月1日到9月15日。面对有着二十多年深厚捕鱼经验的李老大,实践团成员们忍不住问了许多关于捕鱼的问题,例如“这几年收成怎么样啊?”“除了青占鱼还捕别的鱼吗?”“像你们这样出海一次要多久?每一次出海要几艘船?多少人?”李老大笑着很有耐心地对实践团说:“这几年收成都挺好的,都是大丰收。因为国家政策规定,除了捕青占鱼,我们不捕别的鱼,但是我们会捕一些毛虾加工成虾皮。我们捕鱼是在东海渔场,从蚂蚁岛到东海渔场是4、5个小时的里程。一次基本是有5、6艘船一起,大概14、5个人,出海一次时间为一个半月。”“那你们的渔船出海有补贴吗?”“我们出海都是有柴油补贴的,虽然维修渔船是没有补贴的,但可以以旧换新。”
随后,李老大还向实践团成员们讲了一些关于蚂蚁岛渔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是靠海吃饭的,基本上都是以捕鱼为生。小伙子们在十六、七岁都会去技校学习两年,掌握相关的渔业知识,再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摸索,得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经历过这些,才能深切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经过李老大的描述,更让队员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诚然,捕鱼是渔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渔民们仍注重自然环境,明白发展产业应与环保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保护渔业环境的中心任务是采取措施防止、减少或消除对渔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维持渔业资源的正常生存、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正是这样的思想,才能使蚂蚁岛的渔业繁荣健康的发展。
在渔民阿婆们和李老大的帮助下,此次赴蚂蚁岛“三八”海塘线活动顺利结束。实践团成员们切身的感受了蚂蚁岛渔民们的生活。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与弘扬,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一种不畏风险的态度和向前的力量。
大学生“青春践行中国梦,共筑群岛新未来”赴蚂蚁岛实践团
通讯员:赵大瑜
摄影: 余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