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学生讲的这篇文言文,大意说的是:蜀国边境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他们都打算去南海,富和尚早就开始筹备,连船只都考虑到了,穷和尚却拿着一个饭碗一个水瓶,什么都没多想,已经一个往返回来。
我问学生:如果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为什么穷和尚反而比富和尚先去成了南海呢?
学生们纷纷答道:因为穷和尚立下了志向,要去南海。
我笑了笑,“要说立下志向,富和尚与穷和尚并没有区别,他们都想去南海,都有强烈的愿望”
主要的区别,我想分别用5个字来概括。
富和尚是“一直在准备”,穷和尚是“马上去行动”。学生们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
准备没有错,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如果一直在准备,始终在犹豫,那就有错。
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能够完全准备好的,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能够等到我们说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而黄花菜还没凉的。
准备和行动,并不矛盾。最佳的做法应该是先稍作准备,然后马上去行动,边行动边准备。
“那么,XX同学,你是想当穷和尚还是当富和尚呢?”问学生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也是在问我自己。
曾经我也一度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小学暑假在家里洗衣服,会因为追《还珠格格》而一拖再拖,因为我只用广告时间去搓两下,我懒,我想磨蹭,而妈妈交给我的是全家的满盆衣服。经常被妈妈回来批评:洗个衣服洗一上午,做事能不能爽快一点?
一开始我是抵触的,因为我压根不想洗啊,妨碍我看电视了啊,后来我开始反思,这个看电视和洗衣服矛盾吗?不矛盾,能不能在看电视之前,以高效率完成洗衣服的任务,并把看电视作为对自己的一个奖励呢?事实证明,完全可以,而且效率高得没话说,妈妈也没理由批评我了,心里爽歪歪。
后来,我又刻意看了不少有关“行动力”的书,刻意练习了不少有关提高执行力的方法,于是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如果一件事,迟做和早做都要去做,那为什么不早点做?
如果一件事,你只是因为懒拖延它的执行,为什么要拿“没准备好”当借口?
如果一件事,你说“等我准备好了再去做”,那就等同于“永远不会去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谨以此文,勉励自己:马上去行动,准备可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