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王阳明心学全书》学习心得,只做个人记录,不做商务宣传!若有侵权,请联系,立删!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注释: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注释毕
王阳明先生自幼饱读经、史、子、集,这段话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他向来非常向往古人这种“无入而不自得”,随时都能心安理得的洒脱状态。
没想到老天爷与他开了个玩笑,居然安排了足足三年的时间,让他在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有机会来到龙场这如假包换的夷狄之地,历尽患难,亲身体验这种令人难忘的境界。
王阳明先生抛弃了一切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了这种艰难的探索。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亲身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
没有房子,就暂居茅庐,住山洞。
没有菜蔬,就自己开荒种地,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有时断炊了,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
随从们都病倒了,王阳明先生就一人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下来,提水、砍柴、煮粥、做饭,无微不至地服侍随从们,从“王大人”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保姆”。
做到这些还不够,随从们客居他乡,缺衣少食,心情郁闷,病体难以康复,王阳明先生又放下哲学家的架子,声情并茂地讲段子、演小品、唱民歌,千方百计地逗大家开心......
儒家认为,“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儒家向来强调,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是“不器”。
什么是“不器”?
就是一个人的才能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他打通了心灵的某一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的很好。
就像王阳明先生这样,骑上战马能打仗,张弓搭箭则百步穿杨,拿起笔来能写文章,谈论哲学张口就来,书法练得如走龙蛇、形神兼备,扛起锄头能种菜,走进厨房能做饭,演讲、唱歌等文艺表演更是小菜一碟。
这就是儒家在人才培养上的理想人格——全才。
王阳明先生机缘巧合,很幸运地达到了这一至高境界。从此,王阳明先生之后再无王阳明先生。
然而,“圣人也由人来做”,在王阳明先生还没成为圣人之前,整天让他做这么多烦琐的事,有时难免也会无明火起,感到命运对自己如此的不公。
自己不就是因为上了一篇言辞并不十分过激的奏疏吗?竟然因此被贬谪到这么个鬼地方来,受尽非人的折磨,天理何在?
也许找到这个答案,就能找到王阳明先生自己苦苦寻找了二十多年的“天理”了。
每当想不通的时候,王阳明先生便向自己问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圣人处在这种环境吓,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
通过效法古圣先贤,王阳明先生领悟到了一个能迅速改变心情的方法。
这就是“以心印心”的智慧。
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一种正面积极的能量传送到心中,促使自己摒除愤恨和畏难等各种负面因素,从而使自己的心境和行为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有一句话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道理大家都知道,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因为我们没能达到“以心印心”,即没能真正去体验那些榜样人物的内心境界及信念。
其实,心境的改变就在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揣摩那些表现特殊之人在某种境遇下的心态,并模仿他们的信念及做法,不知不觉中,自己就会获得与他们相同的信念及一样的处世方式。
思想的力量虽然很大,但只有当一种想法进入潜意识时,它才能转化为强大的能量。
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我们虽然追求卓越,向往别人的成功,但却没有经常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调控,只是简单地说说“要向某人学习”,当然不能获得任何改变的动力。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内心,就会被外界控制住自己的思想,陷入混乱当中。
所以如果我们想从别人那里获得改变的力量,就一定得有一个在内心“模仿”他人信念的过程。
当你遇到令人困惑的事,收到打击,充满挫折感时,不要因此而沮丧,更不要把大年的事看得太严重,找个地方静静的待一会,让心情放松,借此机会反省一下。
自己的内心是消极的吗?自己是不是在不断地做那些对改变环境毫无帮助的事,如怨天尤人、自怜自贱?这些负面的想法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长久陷入其中,会消耗身心的大量能量,使人面临奔溃的边缘。
现在,请你仔细考虑一下:如果是哪些非常优秀的人碰到该情况,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细细的揣摩这一点,让精神和身体尽量放松,在脑海中浮现你所尊崇之人处理当前困境的情境,进入他们的信念之中。
待有了肯定的感觉,仿佛每个细胞都充满了积极的能量后,整个心境和行为都会因此而发生惊人的改变。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要有耐心,在练习中不断摸索经验,巩固成就。
正如古人所说:“君子之学,求尽吾心焉而。”
君子平常的所作所为,追求的是一种提升自我、彻底认识自己心性的境界,而不是抱有其他功利目的的。
孟子云:“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译文:首先确立人生的大事,那么小的事情就不能占据人的心灵。——译文毕
有了这个大目标,哪些次要的事物就不能扰动自己的心了。
素其位而行,绝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而是首先要培养一种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对世界或他人的抱怨,放弃对世界或他认的抱怨,让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的怨恨、焦虑等负面情绪平息下来,再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太对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地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