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名师有多远崔树萍程翔班二组

(一)

今天听了程翔老师的《关雎》一课,一节课似信手拈来,那样随意而自然,却又时时给我们一些震撼和启示。 首先看到了文本解读的差异。大家纷纷表示,如果不是今天听程老师的课,没有觉得《关雎》的主题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有何不妥,一直以来,教参里就是这样说的,我们也习惯于讲给学生教参里的答案。程老师把这首爱情诗解读到儒家对理想婚姻的向往,我们也觉得应该就是这样,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从程老师对文本主题的解读中看到了,我们和名师的差异:名师大家看文本,绝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部文学作品,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精神传承。从《关雎》看到了《诗经》,看到了“儒家” 《十三经》,看到了孔子对《关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内涵。而我们只是带着学生学习了一篇篇零散的“文章”,没有将文本放在整部作品中,更别说文学和文化的底蕴和引领。 其次是教学自如、自在的模式。教学开篇,程老师从和同学们谈《诗经》开启,到诗歌内容理解,朗读节奏的指导,以至“淑女”和“君子”的源头解读和儒家经典“夫妇,人伦之始”,整个教学节奏给我一种感觉:教学就是一种生活,真实而自然。老师不是文章内容解读的搬运工,而是自己思维精神和学生的生命碰撞。名师大家的解读是基于自己知识的丰厚积淀,思辨形成的教育智慧,游刃有余。我们的积累肤浅,在引领学生前行中,会力不从心。这种知识的储备是我们和大家的最大差异。一个老师的格局会影响学生的眼界,读书是我们的不二选择。读《诗经》,读《说文解字》等专业书籍,我们才会有更专业的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读、说、交流。老师只是一个引领,一下点拨,一个提示,一点修正。从一个字到一个个词语,从一个句子到一章,从这节课从学生走进教室到走出教室,学生在有梯度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收获,这一节课,他们已经有了成长和改变。“眼中有学生”在我们看来,学生就是配合我们来上课的,学生要围着我们的思路转;程老师的课堂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者:你们对《诗经》有什么了解,你怎么读,这个词怎么理解。时时点头示意,时时倾身专注,眼光都在追随学生。真正体现了程老师的教学理念“课比天大”,而且在程老师的课堂上很少有廉价的评价,有的只是浸润,知识的丰厚的浸润。“琴瑟和鸣”“琴瑟和谐”和“琴瑟失和”的由来和解读,相必学生会终身难忘。 ​ 课听完,是震撼,是启示,更是引领和方向。好像我们和名师大家距离很远,远得望尘莫及,但又好像很近,能从名师课堂中找到一点自己的痕迹。如何追随名师的脚步?读书,历练,思考,写作,不停步。

(二)

——听程翔老师《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后感

鹤壁市淇滨中学  崔树萍

  程老师《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上课结束了,我坐在第一排久久没动位置:时间怎么这么快?我还没有听够呢。就像第一天开班仪式上,华应龙老师说的,到了下课时间他的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才体验到课堂是怎样的精彩,才这样紧紧地牵住学生呀!翻看记得满满当当地笔记,整理一下我的听课收获。

文本问题意识原来如此重要。在程老师讲课前,有两个学员进行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说课,对本文进行了解读,我们也有了初步印象。程老师的开课,就从作者开始:谁听说过罗素?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读一遍课文,自己读给自己听。听到这些,我心中一丝窃喜:教学中,这两年来,我也经常用这种读书方法:自己读给自己听。越来越觉得学生读得用心,只是觉得这种读书方法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用。原来名师也是这样让同学读书啊!短短的文中很快读完,程老师的一句话引领:作为一部书的序言,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大家猜一猜。同学纷纷猜读:意义,核心内容。师:对,整部书的核心内容。下面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看是不是体现了核心内容。读了两遍了,你能告诉我: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两个同学互相交流之后,提问。生答:我活着的意义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教师顺势而为:这就是序言,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一定要好好读它的序,它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整部书的核心内容。教给学生文体特点,读书的方法在学生自己参与、体验中完成。我的内心深深觉得自己的格局和名师的差异就在这里。

自读课老师的引领和点拨这样做。了解序的特点后,老师板书:三个台阶,结构、语言、启发,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一个个自己来解决。第一个是结构,同学们说说,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答:总分总。师追问:怎么个“总分总”?我愕然,这样的阅读都由学生自读完成,学生能做得到吗?生答:开头写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总写;下面分成三个方面对爱情、对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最后总结: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老师顺势而为:目录句,就是一篇文章的总领,告诉我们作者在后边的写作中,就会紧紧扣住目录句写。抓住目录句,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注重学生的思维力的训练。目录句和下文的对应段,是一一对应的。怎样写好对应段,就是给它扩展:首先、其次、最后。这三个对应段的顺序能不能打乱?学生发言:层次清晰,递进关系,。先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对知识的渴望、对爱情的追寻,我觉得可以,谁能说服我?生答:由小到大。生生思维碰撞,老师点拨:由个体到走向全世界内在的逻辑关系。顺势而为:你们写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考虑到内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点拨,我没有想到,更惊叹于程老师对运用教材的功底如此深厚。在交流语言学习时,每人先读自己选择的语句,生选择:“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学生谈了自己的解读后,老师点拨:“云霄”“尘世”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文章会出现什么问题?过渡句使结构紧密、紧凑。师引导:这个过渡句和第一二段之间,二三段之间的过渡句是有差别的,差别在哪里?在罗素看来,前两个同样,可以合起来放在一起。第三个方面更重要,所以最后说,这就是思维。

名师这样对待课堂上的发问声。一个学生在赏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个句子是,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三种情感对“我”的影响。有一个男生举手,说:”我有一个问题”,程老师回应:“太好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了他的困惑,老师补充资料:罗素一生都在为大众发声,多次为此被捕入狱,在他80多岁的时候,他和妻子为大众游行而入狱。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如果是我,学生提出问题,会恐慌,甚至会感觉学生提出问题的麻烦。自己本领,拥有学识的不足,让我们不敢面对学生的质疑声,甚至离开了教参,我们就不会上课了。这样的课堂怎么能给学生更多的滋养和引领。正如程老师所言:时时都在思考,备课,看到有关的学习资料会马上积累下来。而我们只是在上课而已,仅此而已。

听课的思考太多,需要仔细琢磨,点滴吸收。怕时光流逝,忘记所思。先写下来,引以为成长的动力。

(三)

——听余映潮、程翔导师同台讲课有感

鹤壁市淇滨中学  崔树萍

  今天下午,是我们2019河南成长学院中学语文班的老师们期待的时间,因为今天下午我们倾慕已久的两位导师将要同台上课。

  下午两点我们就赶往树人园,想着能坐在前排,谁知大家比我们来得更早,满是兴奋和期待。余老师的一首《十五从军征》为我们深深折服:余老师的课依然是那样思路清晰,诗意设计,积累丰富,活动充分,时时表现出师生对活知识的渗透。简洁的一句导课,直接将学生带入课本,学生的三次朗读,了解了诗歌的体裁、内容和背景。接下来的三次板块活动:读背、概说和品析,由浅入深,从外到内,理解诗歌内容和写法。这样的古诗,没有逐句的解析,只是老师给一个提示,学生们自主学习。尤其是在概说活动中,师出示范例:这里没有杨柳……,只有……。学生动笔批注,批注情况:这里没有亲人,只有坟墓。这里没有家禽,只有野鸡野兔。这里没有菜田,只有荒草。这里没有亲人,只有做好的饭菜……学生的理解让我觉得好透彻。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相信学生做得到,更重要的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做好引领。

    余老师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后都有总结,让学生既有学习参与体验,也有规律性的总结。概说后这样总结:这里没有杨柳,只有松柏;没有家人,只有坟茔;没有作物,只有野谷;没有亲人的声音,只有凄凉与恐怖。总结:不着一个字,尽显悲与惨。层次思路特别清晰,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对这些忽视,这就是我们和名师的差距啊,这背后的差距有多远?不清晰,高山仰止。

  最精彩的活动是品析。每一次余老师给予学生的解读赏析高度,我都是叹服。一连串的赏析美点,让我目不暇接。今天的精彩又是扑面而来:宏大的背景,微小的场景;漫长的时空,短暂的瞬间;虚写的从军,实写的归家;侧面的点染,正面的铺叙;动感的画面,特写的镜头;深沉的起笔,哀伤的结尾;平常字词,丰富意蕴;哀景哀情,反常笔法;叙事的写法,抒情的力量。每一点都是切入课文的解读方式,对比我,能总结出来几处呢?

程翔老师的课程《目录句和对应段》是自己开创出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敢于这样上公开课的老师,我是第一次遇见。没有教材,就从八上教材中选取《苏州园林》。新课开始,就让学生从中找:你感觉哪些是目录句。学生交流,探讨。一点一点靠近这个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有点拨,提示,没有出示答案。这和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大相径庭。我们会直接告知,还会埋怨学生真笨,这么容易的东西都学不会。就这样一个目录句,同学们努力了15分钟。程老师坦言;看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容易。

对应段的分析,让同学们一段一段,一句一句,逐段逐层逐句分析,让学生思考表达。如: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这个目录句,对应段中:高树底树俯仰生姿,这是高低的映衬;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是绿色和无绿的映衬;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是有花和无花的映衬。让同学思有所获。同时,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同学自己在学习,体验,参与过程,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会很快形成能力,学会读书。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程老师,会问:这节课还有谁没有发言。单独留给这个同学发言机会。关注学生出错的地方,不放过,如“塑像”学生读成“雕像”,程老师会让学生把“雕”字写下来。程老师写作的下水作文《我们的校园》也成了教材:学会目录句和对应句可以用在作文中。

整节课,老师的注意力全放在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学习发现收获而喜悦,为学生的不足而蹙眉。好个全情投入,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呢?

《课程标准》是个标准,教材是个范例,如何执行国家课程,用教材教,每一个一线老师都是研究者、创造者。我们需要参与其中,努力加油。


附:程老师下水作文《我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

北京一零一中校园是我们的校园,我是这座校园的一份子,这座校园与众不同:它有特殊的位置,广阔的面积,还有醉人的景色。

我们校园坐落在圆明园里面,你说他特殊不特殊?听老师说,1950年,敬爱的周总理,批准在圆明园非主体部分建设一零一校园,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名,并解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是这八个字就成了我们的校训。你走进校园,就能看到郭沫若先生,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似乎在勉励着莘莘学子。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踏进圆明园,谁的心能平静呢?这块土地时时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想,这或许就是周总理当年的良苦用心吧。站在一零一中校门口,南望是北京大学,东望是清华大学,两所著名高校在召唤着我们:努力,努力!

我们校园面积很大,占地300多亩,据说是北京面积最大的中学校园。我刚来这里时,还有点不适应,从一道门到二道门要走好几百米的林荫大道,进了二道门,才算正式进入校园。校园内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风景区,它们之间都隔着好远,同学们上体育课要跑着去,不跑就会迟到;做课间操要跑着去,迟到了就会挨批;去食堂吃饭要跑着去,不跑饭菜就凉了。于是我们校园诞生了一种特殊文化——跑文化。老师们呢?他们可以骑自行车,还有的老师乘滑板车,就像神行太保。大,才能包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青年营之所以选址一零一中,就是因为我们校园面积大,能容纳世界各国青年朋友。在校园内,你可以看到几处澳元遗迹,它们似乎在说:我喜欢这大园子!

最让人自豪的是我们校园美丽的景色。春、夏、秋、冬,风景各异。春天,绿草茵茵,杨柳依依,百花斗艳,百鸟争鸣;夏天,绿树成荫,遮天蔽日,荷花盛开,香气四溢;秋天,果实累累,色彩斑斓,银杏叶黄,满地铺金;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嬉戏玩耍,笑声满园。校园内有五座湖,看碧波荡漾,游鱼穿梭其中;听天鹅鸣叫,悟天人合一妙境!美丽景色令人心醉,少年性情得以陶冶。当然,除了自然景色,还有人文景观,在少年湖畔,矗立着一座塑像,那是我们校友施光南的塑像。在刚刚公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受表彰的100名杰出人物中,施光南名列其中,这可是我们的骄傲呀!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校园的确与众不同呢?其实,以上我写的,都是可以用眼睛看见的,还有很多眼睛看不见的,必须用心去感受,沉浸,含英咀华——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那就请你走进我们校园吧!

走进一零一中,幸福你一生。

(四)

一周的培训感觉好长,一下子接收了这么多理念、做法、课程、研修,感觉超过以前二十多年的收获;一周的培训又感觉好短,怎么还没有向导师请教完心中的困惑,就要离开;一周的培训感觉好快,和班级的同学们交流感受才刚开始,怎么就要结束了?

经历就是成长。下午听了秦班长讲的《那树》这节公开课,我突然就有了一个奇想:我们的成长有三个阶段:长成一棵树,长成一棵繁茂的树,长成一棵会开花的树。

长成一棵树:就是坚守。我们就像一棵树,生活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土地就是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课堂。放下自己的外在,降低自己,我就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外在条件不重要,也不能一直依靠外在的阳光雨露才生长,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深深地扎根,向下长才是我们的方向。阅读是成长之源,汲取力量,深深地向下扎根,长成一棵繁茂的树:这就是成长。成长不是等待,需要我们主动行动,一厘米、一厘米伸向泥土深处。随着时间推移,一圈圈的年轮里会留驻生命成长的印记。讲课、写作、课题、研修都会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我在何处不重要,想走向何方更重要。这次我们选择走进教师成长学院,选择一次不为职称,名利而纯净的一次滋养,感谢我们的选择,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为成长加速。我想这一周的学习经历会成为我们生命中难忘的回忆。一周来,我在教室呆得时间最久,特别感谢伙伴们共同营造的这个能量场,让我汲取满满的能量;一周来,我们班学员到操场的次数最多;一周来,我们的班歌《我们都是追梦人》练得最用心。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就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能够足以支撑我们的梦想,那就是我们的根扎得还不够深,枝干还不够繁茂,还不能荫庇更多的孩子更好地成长,那就好好地坚守自己的课堂,不断让自己参加更加专业的成长。

成长就是心向阳光,根下扎深。追寻专家名师的脚步,思索自己的成长之路——做自己的名师!只要我们心中有成长的渴望,有坚持的韧性,有打磨自己的决心,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名师。也许我们永远都成不了专家,名师。但我们也会长成一棵树,一棵独一无二的树,一棵开满繁花的树。那,就从此刻起,我让我们成为一棵树,成长是根,读书是源,教学课堂是土。树离不开根,根离不开土,长成开花的那棵树。那份憧憬在心中,那棵散发着香气的树,一直都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