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致所有家长: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深度好文)作为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接触到的这么多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以后,特别理解到教育中一个现象的深刻含义:就是语言在传递表达爱上赋予的力量,往往不及在传递打压抱怨和伤害的力量。
真的是如此,有时我们不经意当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摸头、拍肩或者拥抱所内含的爱意,乃至有时候的“静默”都能表现出对孩子的那种情感来。良言入骨一杯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我们语言暴力真的是能伤人于无形的,表慢看可能啥都没做,事实却是比做了还要可怕。
“人言可畏”“唾沫星子都能把人给淹没”此类的老话俗语我想大概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那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师,在已经知晓和明晰了语言所具有的无穷威力后,究竟该怎么来做呢?既然我们都是从内心深度来爱着孩子的,那是否就可以闭上我们的嘴巴,少些指责,好些批评,少些唠叨,好些抱怨,少些道理,少些那些应该和不应该,可以和不可以……
是不是可以相信和想象得到,如果我们真的那样做到了,那对孩子的成长是会产生多大的帮助和支持。
在我接触的那么多孩子当中,由于家长的情绪不稳定,亦或老师的“忍不住”而出现的那些个“毁灭性语言”,从而导致孩子产生挫败心理,缺乏自信,甚至消极颓废的不在少数。
像我近期家访三位同学来看,都长得清秀漂亮,可无一不是敏感防御,胆怯抗拒,进行自我否定。
那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来跟他们的孩子对话交流的呢?
“妈妈,我就是感觉学习压力大,作业太多了,在学校里感觉特别累,身体老是感到没有力气……”
妈妈说:“哪个同学学习压力不大啊?作业又不是你一个人多,其他同学不是都完成了吗?感觉累,你怎么玩手机的时候就不累了呢?晚上都不睡,你能有力气吗?”“爸,我不想在这个班读书了,我无论怎么用功都是在班里排最后,能不能给老师讲讲给我换个班啊?”
“就你事多,你也不想想你为啥排最后?你学习真的用功了吗?真的用功了你就不会老是排最后了。想换班级?你也不想想这可能么,我说你是不想学了吧!”“妈,我们作业本来就多,你能不能不要再给我另外再布置那么多作业啦,我不想做了,我连出去玩一会的时间都没有”
“作业多?你以为我想给你布置作业啊?你有本事你把成绩考上去啊!你考到班级前十名我可以作业都不让你做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学习这么差还净想着出去玩,你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如果都放在学习上的话,早就进步了”大家对照下,这样的对话你们是不是有熟悉的感觉,有自己的影子。当我们的孩子用极其无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时,我们家长的回答是不是都有那么点嘲讽的意味呢?是不是侮辱性极强呢?
这或许只是我听到的几位父母跟孩子互动交流的一小部分,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是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处于这样一种语言环境和家庭氛围之中,日积月累,孩子们会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和感受。
我在想,即便是我们成年人,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这样的压力和打击吧?你想想,若是你的领导或老板在单位里经常是用这样的语言和态度来对待你,你能承受得住吗?所以说,孩子们的这种消极,这种挫败,这种颓废,这种“摆烂”,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来的吧。
但若是我们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要变得阳光,自信,健康,快乐,我们就必须先得改变自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必须先从跟孩子的交往相处、沟通互动开始,先从用信任、平等、温暖的语言交流改善起步。首先,与孩子相处和沟通要做到尊重信任,平等相待。
切忌把那些大道理、那些个不应该、不可以经常挂在嘴边,让孩子感觉索然无味。
要信任和尊重孩子,用平等的态度来跟我们的孩子相处,家长第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我们自己情绪的平和稳定。不批判,不评价,不主观,不对立,只要做到这四个“不”,你与孩子的沟通基本上就能畅通无阻。
闭上嘴,多倾听少讲话,切忌与孩子不停的讲大道理。
要知道,你所讲的这些大道理当中好多都只是你自己的那些个认知理解和固有观念,更多的其实只是想让我们的孩子服从而已。
其次,务必要保持我们自己的情绪稳定。
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听到有关孩子的任何负面言行而情绪失控,横加指责、抱怨、发泄。
我们身边的好多家长,只要一听到老师反馈自家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欠佳或者成绩下滑,立马就“横眉冷对”,火冒三丈,有的当场就会“发飙”,大吼大叫者有之,指责打骂者也有之。
我们在不跟自家孩子进行任何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只是一味无条件偏向于老师的看法,这无疑是让我们的孩子在重压之下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可谓雪上加霜。
也有一些父母,因为孩子对于学习对于当下的状态说了一些偏带消极和沮丧的话语,进而就对他们的孩子责备训斥,而并非是去倾听和了解孩子的遭遇和想法,更没有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
其实说穿了,孩子们也不想说那样的话,做那样的事,取得那样的结果。可事与愿违的是,我们的家长根本就不去理解那些孩子当下的状态,无法提供帮助,反而推着孩子朝着反方向前进,那就只能导致孩子更消极颓废更无力面对。
再次,应保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董宇辉所说:“榜样,就是最好的成长力量。”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是最好的阳光雨露。从古至今,爱读书的父母陪伴的孩子一定对书有感情;爱运动的爸妈孩子的体质和运动素质一定不差;情绪平和的家长孩子一定乐观开朗而不会情绪失控;善良有爱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是爱心满满,眉角带笑。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都能给予孩子阳光健康自信的爱的能量,就像我所在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一样:孩子安康就是质量、孩子阳光就是质量、孩子发展就是质量。唯有一点一滴,方能润德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