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休假回家跟老妈闲聊,唠起家常。
老妈说起前两天隔壁大娘来家里串门哭诉老两口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再种地了,想把地常年租出去又怕孩子叔伯们不乐意,被说毒害,很为难。老妈说看见大娘说着说着抹起眼泪很是同情。
我疑惑为什么?我妈说在咱们农村有亲侄子的你不给他们反倒要租出去是会被说闲话的,你这大爷就一个闺女,咱们农村闺女哪有继承土地的。
毒害,在我们农村是自私自利的意思。
我实在想不通,处理自家的东西怎么就能上升到自私自利。
的确,农村的田地一般由儿子继承。通常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是要把土地转继承给亲侄子等直系血源亲属,百年之后由侄子辈代替儿子为你披麻戴孝送终。
我不禁唏嘘,也很无奈,9102年了,农村这种封建思想依旧存在。
“那往上数十来年要是没有我弟,我爸你们会怎么办,也会像他们这样吗?”我打趣问道。
“我才不会!我们继承给闺女,闺女是有法定继承权的,你不要我们再处理。”我妈斩钉截铁地说。“为啥不能给我闺女,我闺女不要我租出去收钱凭什么说我。”
我笑嘻嘻的给母亲大人竖起大拇指点赞。我知道我妈是不怎么有这些封建思想的,她从小跟随姥爷在市里长大,后又在东北城市呆过几年,思想上是要开放许多。
想起我妈之前也跟我说过,在还没生我弟弟的时候,我堂哥相亲时我大爷大娘就总跟女方家说他叔叔婶子没儿子,以后老了田地、宅基地这些都是我堂哥的。
当时我老妈听说之后,那个气的呀。
“没儿子怎么了,没儿子东西就是你的呀,我还有闺女继承呢,你想得美!”。所以我妈说出那样的话我一点也不意外。
记得我考大学那会,我妈就气呼呼的跟我讲过有个老大嫂“好心”劝说她别让闺女读大学了,女孩子嘛能出去打工挣钱就行。
“你放心,考好考坏,我就是你砸锅卖铁都会供你上学,就因为你是女孩子,你才更应该上大学。”我妈当时说的话我至今一字不落地记着。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坚持读书,所以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以至于对未来女婿都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有学历。
因为她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我不敢想象,过去有多少女孩因此失去了读书的权力,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于农村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感情深厚。特别是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很多的封建思想依旧如毒瘤般存在。
说到农村封建思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农村老人的重男轻女。
你要问现在还有吗?我会告诉你:是的,还有。
大英是我的发小,光屁股玩到大的那种,初中后就辍学打工了,20岁那年经人介绍相亲结婚,婚后一年女儿降生。按理来说生孩子是一件喜事,但是全家却并不觉得圆满,因为是个女儿。
没事,还年轻,接着生,说不定下一个就是儿子了。
大英的肚子很争气,不到一年又怀孕了,可是偷摸着一检查又是个女儿,她选择了打掉。之后的她也没有放弃造人计划,前一段时间又怀孕了,当我知道她怀孕的时候她已经再次打掉了孩子,因为还是个女儿,她没有生出让她自己满意让家人满意的儿子。
为什么非要是儿子?
我首先想到的是大英的老公,怎么忍心让自己的老婆屡次打胎,且不说对身体造成的莫大伤害,你要个儿子干嘛,你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还是家里有良田万亩无人管理?还是说对于这种男人来说,老婆只是个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生育机器?
对于我这个发小,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过去的农村,没有儿子总是会多少受人欺负,就拿我们家来说,当年没有我弟的时候,我大爷的贼心也没少折腾。
大英娘家没有兄弟,她的母亲前后十胎未见香火,自然在村子里很难挺直腰杆,很难说是否这就是她坚持要生儿子的原因。
我不知道农村还有多少有这样思想的人,觉得只有生了儿子才是家庭的圆满。
也许是教育的缺乏,也许是环境使然。我想至少在城市,已经没有女性会有这样的思想。
2019年初,抖音上最火的一类视频是拍村里一群人围坐到一起谈笑风生,人群里多是大叔大妈,不时还有几个稍微年轻一点的掺在其中,并配文不敢走不敢走,怕下一根议论的就是我。大家笑称这是村里的情报八卦中心,村里的CBD。
其实很多的年轻人,最怕的就是在村里经过这些人群,因为你走过去的确可能下一个说的就会是你。
我和朋友也多次讨论过,大家都十分的抗拒甚至会绕开人群,因为你甚至能想象得到村里的闲言碎语、唾沫星子会把你“美化”成什么样,着实让人厌恶。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呆在农村了。很多的农村已经没有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城镇,这是个事实。
昨天在本地贴吧上看到一个大哥讲述他在南京买房的经历,以及为什么选择在南京买房。他说不愿意让孩子再走他以前走过的路,农村的教育资源跟不上,即便很努力的学,师资力量的悬殊也让孩子很难考上一个一流的大学。即便因为买房他已经债台高筑,但是他内心充满了希望,咬咬牙把房贷扛过去,孩子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至少不会再像他这样拼命从农村走向城市。
的确,在我们十八线的小县城,清华北大一年也就那么一两个,甚至没有。
是农村的孩子不如城市的孩子努力吗?
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薄弱,户口的限制,注定让很多农村的孩子很难考上重点大学,但同样的分数在大城市就可以。
没有一个父母是不希望孩子成材的,但是面对这样的差距,除了望洋兴叹只能咬牙拼命替孩子往城市里钻。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走进大城市,听着来自城市的室友讨论我完全不懂的东西,她们会唱歌跳舞,讨论港澳游,而我除了学会了学习,什么都不知道。
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差距。
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注定让农村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被甩出去了一段相当长的距离,这个距离,可能穷其一生都赶不上。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也无比希望可以尽快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农民杜深忠曾说:“咱现在为什么花上一切精力,拿出所有的精力来供孩子上学。这个土地,一些人说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有办法,无奈。”
这句话我深有体会。我生在安徽省一个小县城,父辈们一辈子都在土地里刨食,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养活了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压弯了他们的脊梁,但是没有压弯他们要把我们送出农门的决心。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的对土地有感情,正如杜深忠所说,是没办法是无奈,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就这样在土地里挣扎了一生。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离开农村,让自己的下一代尽早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在时代的变迁中一再落后,已经成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共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