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性质》虽然是新课,但是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在前面的酸和碱性质学习中已经不断接触,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节课中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进一步巩固提升呢?在这次的期中考推断题中我发现即便是部分较好的学生,在已知物质的前提下,还是不能顺利找到与之反应的物质,什么问题?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没有真正理解,更进一步说常见的沉淀没有记下来。平时的化学方程式小测,都是已知反应物,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写出生成物,这是比较简单的。在上酸和碱的性质时,我是先让学生回顾书写跟酸和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酸是盐酸和硫酸,常见的碱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然后再补充新的反应,而盐这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写出全部的化学反应了。但是属于盐的物质特别多,所以回顾盐的概念后让学生说出一些喜欢的盐,最后我写了四个,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硫酸铜,任务就是写出这四种盐的相关反应。七班倒计时十分钟来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文的作品有四个方程式,氯化钠对学生来说最难,而且错误的也最多,对于该反应,可不可以呢,我看到了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我马上进行投票。
投票的结果各有一半,这时候我直接挑了选B的同学颖,她还是困惑的,这时候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在翻书看溶解性表格,当我提示了这个动作,大家很快都翻起书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喊到:“硫酸银是微溶的!”复分解反应是离子间的反应,因此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紧接着马上看涵的两个方程式:第一个生成物都是可溶的,第二个反应物有难溶物质,因此都不符合条件。课后当我翻牌查看数据的时候发现班上很多好的孩子都原先认为可以。当然这个环节,更好的处理方式是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和讨论,再进行二次投票,理解的覆盖面会更多。那什么样的物质才可以吗?新和楠的化学方程式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会想到一块呢?引出该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而反应物只能选择硝酸银。在第一个反应解决后,下面的碳酸钠、碳酸钙、硫酸铜就很好解决了,新和涵关于碳酸钠的反应书写很到位,既有沉淀,又有气体,充分利用碳酸根的性质。而楠关于硫酸铜的反应写得很漂亮,既体现了铜离子的特征,也体现了硫酸根离子的特征,还有涉及置换反应,而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囊括了盐的全部性质。
八班也进行了同样的处理方式,但是八班在第一个化学方程式进行了两次投票。第一次投票是氯化钠与硫酸能否反应,只有四位孩子觉得不可以,所以我就随机挑到妤,她认为是盐与酸的反应,是可以的,所以我继续挑选B的敏,她认为生成物没有沉淀生成,反应不发生。说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然后在对萱的书写氯化钠与碳酸银反应进行投票,挺多人觉得可以,因为有沉淀生成,那么我从选B的同学中挑到星,他认为碳酸银是沉淀,而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学生很快翻书查阅到碳酸银是难溶的,所以就明确了复分解反应盐与盐、盐与碱反应必须是可溶的,那么,在接下来的方程式分析中,学生就能容易理解。泽对于碳酸钠的书写很全面,而轩对于硫酸铜的书写很到位,大家对于他们的作品都表示点头认可,我想这就是非常正向的激励。学生也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收获,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融入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后,我总是觉得一节课时间过得特别快,为什么?因为学生思考的时间变多了,所以有时候一堂课完成的任务少了,处于毕业班的我,有时候也会焦虑起来,在某个知识点,我停下来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学生会理解得更透彻,但是这样下来,其他的内容可能就不讲或少讲,所以在前段时间练习题特别多的时候,我发现我没办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时候我突然想到陈蕾老师分享的一段话,时间确实是永远不够的,那我该教什么呢?有一节课,我抛弃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滔滔不绝地说了一节课,内容也都完成了,但是心还是虚的,因为我知道,学生真正听进去没有多少,所以在今天的这堂课里,学生一次投票后,我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只是通过随机挑人的方式来进行解答,我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否是恰当的。但是,我这几个月坚持使用麻吉星的日子里,我在课堂上确实说得变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我始终坚信,人必须要不断思考,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所以我爱上了这样有思考的课堂。
本节课最后的板书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