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年底,我经常和朋友们聊起当时大火的视频节目《罗辑思维》和《晓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就是,罗振宇和高晓松,到底谁更牛逼?
几乎每次讨论的结果都是,高晓松甩掉罗振宇十几条大街。甚至有人表示看不起罗振宇,这里面的原因有两点:
1,罗振宇没有才情。
你看看高晓松,虽然长得不够帅,但是每当他拨弄自己那一头略显油腻的长发时,还是有点样子的,更重要的是,这家伙做节目根本不用做记录,所有的事情都是信手拈来,一集节目40分钟说下来,逻辑通畅,故事连贯,可谓行走的图书馆。
可是,你再看看罗振宇,同样长得不够帅,而且还没有才华,光他自己说通宵准备节目都说了好几次。虽然节目的质量也不错,但是那悲惨的,准备节目准备的屁滚尿流的样子,总会让别人不禁想到:要是我全职干这事,估计干的也不会比他差很多把。
2,罗振宇商业气息太重。
这可能是罗振宇最被人诟病的一点,最后已然诟病到,罗振宇不等你说他商业味重,自己就先承认了,甚至借着美国国父富兰克林抛出了“合法挣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论点。那些不爱罗振宇的人,听到这句话时,想必已经闻到了浓浓的铜臭味。
可是反观高晓松,就是完全另外一种存在。他好像不怎么爱钱,他在房价大涨的这二十年没有买房,原因居然是诗和远方;他自己在节目里也感谢过这个时代,说如果不是这个时代,他已经做好了成为一个穷酸书生的准备,对于他来讲,贫困潦倒的一生,本来就是可期的。甚至有朋友说,你看,高晓松这么不上心的做节目,明显就不是想挣钱嘛。
以上就是我们当时讨论二位大神时的一些观点,不过,我当时的观点就和大家都不一样, 我更喜欢罗振宇一点,也有两点原因:
1,罗振宇的路数,我们普通人可以复制,说白了,就是拼出来的。而高晓松驳杂的知识体系,是从童年就浸润在朗润园里,与大师互动,才能够得到的。这点,你无法复制。
2,更重要的是,罗振宇是一个商人,既然是商人,他就有可能能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价值,哪怕他现在做的不好。但是对于利益的欲望会驱动他为我们服务。
果不其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就越来越显示出来一个商人所拥有的神奇力量。
罗振宇深知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解决终身学习者的碎片时间学习问题,于是他开发出来了得到APP,利用商业的方式帮助用户在各种场景中——健身,跑步,做家务,开车——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从此,千百万人的“暗时间”问题被解决,只要你愿意学习,商人罗振宇为你提供了工具。
罗振宇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够,无法在各个领域给用户交付经典的知识,于是,他赤裸裸的用钱的方式来勾引各行各业的大牛为用户服务。当然,既然给你付了钱,那你就得为用户负责,负责到什么程度呢?负责到连以死磕自己为人生信仰的罗永浩同学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罗振宇还知道,如果他想多挣钱,就必须让更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买单,于是,他伙同大量学界、传媒界、企业界、投资界的人,硬生生搞出来了一个所谓“知识付费”的风口。风口一旦形成,大家就都会关注。虽然这话听着又是一股浓浓的铜臭味,但是,这又怎样呢?毕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会让那些本来想学习但是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找到了一种高效的方式。
这一切,都比高晓松一个人因为一点点情怀或者一点点兴趣来给大家讲故事,要好上千百倍,因为他可持续、可扩展、可迭代。
这就是商业的力量。虽然听着不那么美好,但是只有他才能持续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