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询问作为家长的我们,童年回忆里面,买到的最快乐的东西是什么?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几块钱的小零食,文具笔记本,或者是一顿家长作为奖励的汉堡薯条快餐,我们会发现,那时候的我们往往只是需要几块钱,几十块的零花钱就能收获快乐。
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跑到旁边的小卖部或者小商店,橱柜里面摆放着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是挑挑拣拣,最后往往找到价钱最合适,才把手中的几张纸币或硬币,有点不舍交给老板。
小时候可触碰的金钱让那时候的小朋友在5块,10块的纸币之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金钱支出和收回。
随着进入电子支付时代后,我们手中的纸币,变成了手机上面的虚拟数字,有很多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会因为摸不到纸币的实感,超前消费的诱惑,消费观与花钱习惯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动。
相信大家不止一次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报道:
▷12岁的孩子偷用手机充值买装备,花费11万元。
▷父母向警察报案后发现,自家孩子用血汗钱42000余元充值游戏。
▷8岁的孩子1天给主播刷11万礼物。
▷小孩一晚打赏120次,花掉父亲10万元工程欠款。
在《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显示,信贷产品在中国年轻人当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这意味着现如今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同时这些非法借贷产品、校园贷这样的灰色领域,让青少年稍有不慎,就会进入比贪婪更可怕的漩涡。
可以说现在的很多孩子对金钱是没有概念的,是迷茫的,他们对于财富的认知只停留在电子产品显示出来的数字,他们不知道如何合理的规划使用金钱,而这恰恰就是让很多家庭付出代价的源头。
培养孩子的“消费观”、“理财观”,其实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财商”,而“财商”是真正能够影响他们一生所受用的东西。
在家长们重视孩子们学习规划的智商,人际关系的情商培养时,也不要忘记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素质中的情商。
财商能力体现在孩子身上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能够创造财富以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一方面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
那今天就让我们从观念、知识、行为三个方面,带领孩子们进入真正的经济学世界,养成良好的理财与消费习惯。
孩子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消费?
当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一部分零花钱,或是过年收到需要红包的时候,面对“天降巨款”的孩子常常因为缺乏理财意识,短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疯狂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把钱都花完。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孩子们建立「如何解决自我需求」的意识。
当红包进入到孩子们的手里,这些钱就属于孩子们。这时候家长与其用强硬的方法直接拿走孩子们的红包,担心他们乱花钱,不如告诉孩子们,应该正确的处置自己的东西的方法。
也就是告诉他们「目标」。
这就像是如果我们去到一个地方,不清楚路线,可以选用GPS,你需要在GPS中输入你的起点,与终点(目标),紧接着GPS会为你推荐最佳路线,你可以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工具。
终点就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应该钱花在哪里,也就是孩子的需求或愿望,比如:他想吃东西,他想看电影,而最佳路线,就是利用现有所拥有的资源,实现这个目标。
比如当你有想吃饭这个需求,那么接下来你有两个解决这个需求的方法
▷可以在家里吃点东西
▷可以在餐馆吃点东西
比如当你有想看电影这个愿望,那么接下来你同样拥有两个解决愿望的办法
▷可以走着去
▷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去
无论孩子们的目标是什么,想要实现它,我们就必须考虑各种因素,而最直接的就是我们是希望可以马上得到,还是我可以等到明天、或者下个月不着急。
当你行走在沙漠里,这时候你急需一瓶水,不然就要渴晕过去,就算明天你会得到两瓶水,那时候也毫无用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是时间偏好。
当相对于未来能获取的东西,一个人更偏好现在就能获得的东西时,他就有了
▷高时间偏好
当相对于现在就能获取的东西,一个人更偏好未来才能获得的东西时,他就有了
▷低时间偏好
所以在孩子们花钱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现在这个东西是你急需的吗?是非买不可的吗?你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
如果这个东西是你的优先事项,你可以用它来快速完成你的目标,那么这笔花费就是值得的。如果只是因为好看、贪嘴、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时候就要好好想想,这笔钱到底是否值得花。
一个人一天有24个小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清楚什么叫做优先事项,才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分辨事物的需求程度、自身的意愿,并不是每一件东西都必须拥有才可以,分清主次顺序,必要的东西是为了当下更好的处理自身所需,也是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良性的自我约束。
孩子如何负责任地消费?
我们来让孩子做一道问答题:
如果你想买一辆自行车,同时你看到商店里有自行车,并且其价格是 100 元,恰好你的存钱罐里有这些钱,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马上去买。
但如果你等上 2 个月,它就会开始降价,这辆自行车的价格将会是 80 元,而不是 100 元。
你会怎么做?你会心急地去马上购买还是把钱攒起来?
是的,如果再多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相同的物品,这就叫“延迟满足”。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糖果测试理论”。
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对4-6岁的儿童进行一项实验,他们给了每个孩子1颗糖果,然后提出两个选择:
▷可以当场吃掉
▷可以等待,过一段时间没有吃,会再得到一颗糖果,这样他们就能收获两颗糖果了
80元的自行车,2颗糖果,这些例子都能让我们知道,等待将比不等待,获得更多更好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等待就是有意义的,即使被延迟,但是却能感受到翻倍的满足。
所以孩子们在花钱的时候,一定不要冲动消费。
很多人会在买完东西之后,陷入后悔,因为可能有些东西,他们根本不需要,只是头脑一热,立刻购入。当孩子们手里的零花钱变成工资,是绝对不能一周就把一月的工资全部花完,这时候就需要孩子们养成延迟满足的习惯。
很多东西也许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不要购入,东西在那里,不会飞出去,但是飞出去的金币不会再落回你的口袋里。
随着支付方式的多样,许多APP都推出了超前消费,借贷借款这样的服务,让人们可以尽快地,直接收到自己还没有消费能力的东西。
但是这些服务往往都带着利息偿还,在花费的时候看起来不像是在花自己的钱,但是还款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导致欠的钱越来越多。
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延迟满足,长大后他们也不会产生“花得要比赚得多”的想法。无论是家长每个月的工资,还是未来他们长大后的工资,这些挣来的钱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因为贪慕虚荣,喜欢攀比而无节制的消费,是非常容易误入歧途的。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其实也是在为孩子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了避免冲动消费,孩子们其实可以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来,写出价格,希望得到的日期来一一对应,这样他们就可以管理自己的财务,在确保不要提前消费和冲动消费的前提下,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生的小账本,从小清算!
通过上面我们介绍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账本,小清单,好好安排与管理自己的零钱包。
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家庭收入、基础的金钱知识有一个大概的知识了解。
收入▷是我们得到的钱。
支出▷是我们用来支付的钱。
债务▷如果我们的支出大于收入,我们就会有债务。
盈余▷如果我们的支出小于收入,我们就会有盈余。
我们可以让孩子写一写增加收入的想法,如何获取更多家庭收入的办法,列出自己的支出清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开动脑洞脑筋,想想这些收入从哪里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意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当然,无论我们告诉孩子如何一步一步的,有计划的规划自己的预算,这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存钱”。
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储蓄能够帮助我们应对一些不可遇见的突发事情。
比如:突然失去工作但是还需要继续生活,生病的时候急需用钱。
储蓄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特定目标。
比如:当我们非常想要一个昂贵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每个月都存储一点钱,直到几个月后我们就可以购买到心仪的东西了。
储蓄能够帮助他人。
比如:当你非常好的朋友遇到困难,张口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
而这些对待金钱的意识,其实不受年龄的限制,反而更应该让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接触到这些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们还想了解关于货币、以物换物的有趣故事、没有货币应该如何开展经济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劳动分工与中间产品是什么意思,都可以来阅读这本——《给孩子们的小岛经济学》。
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关于货币、经济活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更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阐释经济活动中那些生涩的词汇,书后附有练习题,帮助孩子们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让孩子在面对金钱时能够独立思考,拥有能够合理支配金钱的能力,让他们对金钱有基本的概念,明白金钱是什么,这些钱能做什么,如何才能合理的使用它们,这都是家长需要有意识的为孩子们去讲解与引导的。
而帮助孩子学习理财,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将对他们一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