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个公益职业咨询项目,报名的人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工作经验不同:大部分工作0-5年,部分10-15年,有少许工作了15年以上。他们遇到的问题不同:对工作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出现职业倦怠,工作家庭无法兼顾,遇到了能力瓶颈,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满老板,和老板在价值观、工作理念和工作习惯上格格不入…..因为这些不适应、不满意,产生了很多纠结和痛苦:要怎么修复关系,要不要换工作,换去哪里。投简历不知道投什么,投和目前工作相似的,万一遇到一个更差的公司或老板,岂不是更惨;想投其它工作,却发现自己不了解或者够不上,没有机会,没有能力。我们最后总结发现,大部分诉求的核心问题都是职业定位问题,即如何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领域。
有两个案例印象很深刻,一位跨行失败,从旅游转到农业,干了一段时间发现是个大错,很后悔,然后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但发现好像也不适合自己,兜兜转转,越来越迷茫。另一位,在一个行业和单位工作了20多年后,发现自己很多的爱好,有过尝试,去学习去考证,但因为太多太杂和年龄的顾虑,始终做不了决定未来要做什么,一直纠结。
这些职场故事,让我不禁感叹职业探索和规划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早一点了解和运用,会少走很多弯路,会少很多烦恼。职业探索和规划,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在了解外部职场环境时,像一个投资者一样进行基本面分析,对行业的价值、产业链、发展阶段、集中度、可持续性、趋势作分析和评估,对企业的价值、竞争力、经营和盈利模式等全面了解。在上述第一个案例中,如果TA在转农业之前,对这个行业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也许做决定时会更慎重,或在转行前已经清楚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后会少一些后悔和自责。虽然外部环境的发展,不可能百分百像我们设想的那样,至少可以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最大化地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风险。
同样,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投资自己,聚焦和细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有定位、有品牌、有宣传。在上述第二个案例中,如果TA可以早一些去了解自己,去尝试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之后选择时会少很多纠结。
核心技能分析,相比于测评,我更喜欢的是以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为内容,以未来和过去为主线,用几个步骤和方法来探究,一步步细化。
1. 从过去得能力清单
* 回顾过去和目前工作经历,从工作内容中分析经常锻炼到的能力
* 将能力按重要性排序
2. 从能力清单到能力矩阵
* 在能力清单中,区分哪些是自己喜欢用到的能力,哪些是不喜欢的
* 再看,哪些是自己擅长的,自己的优势,可以通过可衡量的指标、成就事件、他人评价等来了解
* 最后,将自己能力分布到矩阵四象限
* 以咨询过的一个案例为例,小A之前在私企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工作,做到了部门主管,因为身体原因转行到国企做秘书,非常不喜欢秘书工作,和老板关系也不好,而自己也回不到从前,很痛苦。我们通过梳理她过去的经历,得到了她的能力矩阵图(如下)
3.从能力矩阵看自己
看信念: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工作方式,喜欢和不喜欢的工作内容,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信念是什么。小A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岗位中,都体现出她对待工作的认真。在广告公司,她能力很强,对待工作认真,加班加点反复打磨一个文案,很快成为主管。在国企做秘书,即使老板对她没有太高的要求,即使周围同事工作积极性都不高,但她都认真做到最好,超出预期,她坚信无论环境如何,都不应该浪费自己的生命,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看兴趣:在区分喜欢和不喜欢时,重新回想那些经历和感受,可以了解让自己状态特别好,喜欢的事情共性是什么。小A喜欢文案、活动策划、培训,这些的共性包括:都是阶段性、项目性质的工作,会经历概念从无到有,从想法到执行整个过程,都要与人沟通,都是一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输出和呈现。
看价值观:喜欢运用的能力和对应的工作内容,能体现出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使用这些能力,做这些工作能获得的价值是什么。小A看重的是工作带来的挑战性、一定的新鲜感、成就感、及时反馈和自我成长。
看定位:将现在工作中用到的能力单独标出来,特别重要的用红色标注,能清楚看到自己现有工作的要求和自我期待是否一致。如果现有工作是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当然是最好状态,现有不满意的状态可能出现在行业和公司而非工作岗位上,这时候就需要深度分析切换行业或公司的可能性。如果工作中需要用到的重要能力,大部分是自己不喜欢的,那需要深度分析定位和转换的可能性,行业、公司和岗位如何调整,三选一、三选二、还是三个都换。很明显,对于小A来说,现有工作占大比例的公文写作、事务管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而喜欢的活动策划和决策判断运用机会越来越少,甚至为零,所以加重了她的焦虑。
看方向:这个阶段需要结合能力矩阵、机会和资源,更全更深入分析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小A来说,从能力矩阵来看,她需要重新定位,转换岗位,文案、策划、培训是可选项。她不适应国企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意味着公司也要换。从机会来看,由于她已经离开广告行业很多年,期间也没有在文案写作上有太多的练习,新媒体和能力上有一些脱节,虽然在这个行业有认识的朋友,但因为这几年的脱节,暂时没有机会给她。从资源上看,她的身体状况是一个很大的限制,不太确定是否能够胜任广告传媒高强度的工作。同时,考虑到经济情况,她无法马上离职去寻找新的机会。综合几个因素分析,小A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平衡和不同的方案。我们讨论后,确定了几个方向:1.成本最小的方式:申请调到集团做培训的子公司,虽然还是做行政和人事方面工作,但公司业务涉及到培训文案和宣传,离自己想做的事情更进一步,在内部寻找机会,以后转到宣传部;2.尝试和过渡:在工作中和工作外有针对性的精进文案写作能力,争取一些免费的或者有偿的兼职机会,或者参加一些文案大赛等,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评估全职文案的工作量,确定自己身体是否能够承受。3.在此基础上,看自己是保持本工作+文案兼职状态,还是切换到文案全职工作。
最后,看提升:方向有了,还得落地到具体执行层面:如何去提升能力。对于小A来讲,她非常后悔自己之前转行转岗的选择,觉得几年的秘书工作什么都没有学到。对此,我为她拆解出了底层能力,一来让她看到有些显现能力背后其实是有共同的底层能力的,二来让她清晰这些底层能力就是未来需要强化的地方。她说到秘书工作学到了三点:公文写作、决策判断、人际沟通,细致拆解下去,会发现一些共同训练的底层能力:换位思考、信息整理、逻辑推理、语言组织、多因素分析,这些底层能力也是写好一个文案、做好一个宣传必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前和现在的工作是有一些联系的,并没有完全浪费,可以串起来并迁移。
在咨询过程中,小A对自己职业和生活的认真、她的生命力量,让我钦佩和感动,和病痛做斗争的过程中,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信念,一直努力去突破,想让自己过的更有意义。我希望小A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点点拾回过往的自信,走出困境。从咨询到最终的改变,我们的角色更多是拐杖、引路人,更重要的是来访者自身的能量、动力和行动力。他们能够学到职业探索和规划的框架、思路和方法,修炼投资的角度和眼光,在遇到纠结和两难局面时,坚信有第三种选择,不绝望,知道正是因为挣扎,才有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