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很有发言权,我既是个中医主治医师,也是个心理咨询师,所以今天的作业,暂且就事论事,谈一谈心理和中医的关系,以及老师文中所体现出的各自的边界问题。
今天将《“你的抑郁,根儿在湿气太重!”》转到朋友圈之后,就收到了几个中医朋友的回复,无一例外的都是认为中医可以治疗情志病,让我用中医的身份去治疗抑郁症。其实我的中医学习生涯和抑郁症也颇有渊源,读研的时候就有位老师的课题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据说临床效果很不错。上上周培训认知行为疗法的时候,老师也提到了针灸可以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但是中药治疗则是违法的。恰好之前有个学生,有精神方面的一些症状,却不愿意去脑科医院就诊,反而去了省中医院,找了一位医生开的纯中药来吃。据学生的家长说,他查了很多资料,认为不能吃西药,一吃就吃坏了,中药的效果很好,他儿子一直在坚持吃。但其实这个学生的情况很不稳定,在学校里经常出现强迫现象,同学们都很害怕。撇开中医药治疗精神类疾病是否靠谱的问题,就只从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存在的现象而言,确实边界是模糊的。社会文化对于精神类疾病、心理问题的污名化,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会回避正确的求助路径,转向于其他温和,但并不专业的方式,这样带来的后果是难以预估的。
如果针对这些做一个自我界定,当我是一个中医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但是我并没有资格去下抑郁症的诊断,也是在“湿邪困脾、肝郁气滞、阳虚”的范畴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等倾向,我也会建议其去正规的精神科或者脑科医院进行诊治,并说清楚我这里只是辅助,在明确诊断和是否需要服用药物的基础上,以传统医学的方式来帮助对方。这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没有资质的事情不可以做,这是红线。
当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中医的内容我是需要全盘忘却的,吸引我的心理学,是科学的心理学。从最初只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现在的以人本和认知为主的侧重,我的心理学认知也越来越倾向于实证的方向。同样没有资质去下诊断,并且不可以建议中医的治疗,最多可以用传统文化中诸如七情制胜等内容进行疏导,但本质还是用了一些中医思维中的理论来作为对认知的治疗,并非中医治疗的范畴。中医心理学?私以为这是强行结合的内容,最终也只是中医,难免不伦不类,不会在心理学的殿堂真正占有一席之地的。
写到这里觉察到自己很贪心,既想成为一个纯粹的中医,又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心理咨询师,看看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我的脑中能否并存,最终的结果是让我变得不专业还是变疯还是变得很牛,拭目以待。
最后回答一下老师让思考的问题,不论是中医的我,还是心理咨询师的我,都不能回答对方是否是抑郁症的问题,请去专业的人士那里进行诊断,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