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与工作
在毕业之前,所做过的“任务”基本就是学校要求的作业与考试,基本没有怎么尝试过其他的一些“任务”目标。基本不理解如何才算是做好一份工作。毕业之初,一直在找寻“好的工作”状态和“好工作”的一些衡量点。
曾想的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界限还是要有的。渐渐地发现,似乎工作和生活并不能完全分开。虽然我并不赞同像有些人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分得绝对明晰,但工作和生活的模糊界限,让我处于别扭的一种状态。时代快速地发展与变革,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工作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很快我就想通了,以现在这个时代交杂的协作关系和极致效率、体验的追寻,没有必要去区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至少在时间维度上是难以也不必去区分的。
工作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工作。用良好的心态与心智去面对,所有的事情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在眼下的阶段,人生修行更多是以工作的方式进行。
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吗?”“我的人生甘于如此吗?”。答案几乎总是否定的: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不甘于平凡。
那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呢?连续思考了两三年,我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现状令我感到焦虑,对眼前当下有游离,对其他未来心有念念,跃跃欲试。我也的确做过许多尝试,辞职换工作,走马观花式地关注各种新兴信息。从研发工程师到销售工程师,地推销售、销售管理、综合管理,从大公司到小公司、创业公司,从科技研发公司到IT设备方案公司、O2O新模式公司、新媒体创业公司、智能软硬件创业公司...住的地方从南山到宝安、龙华、罗湖,再到南山又更换了2次...中途还有小半年是被派到广州常驻工作。换工作有些是“心向往之”的想尝试,有些是机缘巧合的想“拼搏一把”。换住的地方基本是因为换了工作地点,原则上是要遵循工作地点与住的地方之间:步行不超过20分钟,以免浪费太多时间。
同时回望身边同学,有人读研读博,有人在美国,有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有人已买房买车,有人已结婚生子...渐渐地,我发觉自己不应该花时间去评判当下的生活与工作,重要的是只需认真投入地对待当下并保持对更好未来的追寻。
这点感悟似乎早就有之,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能认真做事的人。然而,此前并没有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也没去把握其中的微妙差异。这也导致自己的精力和情绪并没有完全地用在:做好当下,追寻未来。
过度地聚焦于评判当下工作状态,会造成无畏的浪费。常常听人说,“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我觉得没有体现更大的价值”...于是工作是否饱满与全情投入便不再重要,潜意识里有个理由:反正这不是我想做的。
也许你会说,我从来都不是草草了事的人,还是会认真做好当下工作的。但当你有了这种想法后,很大概率上你是不会投入100%精力的,以及绝对概率上你是不会100%欢喜的。也许你又会说,我不投入100%精力,是因为要花些精力去寻找更喜欢、更合适的工作。
因此,评判当下的不好,不是作出更佳行动的本质原因,它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带来更好行动和心情的是追寻更好的未来。想明白了这点,便不要去过度关注和批判当下的不好。当下是我们过去行动带来的结果,批判当下,犹如想要改变过去的行为,那是一种毫无可能和必要的事情。
最好的生活和工作,只是一种追寻的状态。对当下的不如意闭口不提,把全情的力量放在当下的好与未来的更好。无论今天心情怎么样,你都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和处理今天的工作。不管现在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足够,你都要想尽办法、全力以赴去完成承诺的约定。面对需要处理的问题或要达到的指标,没有经验不是借口,团队不给力不是理由,觉得公司有问题更不是关键。
一份工作,没有本来的好与不好,它取决于做这份工作的人。或者说工作没有好坏之分,重点也不在于人们的评判。不过工作的价值是有大小之分。一份工作的最大价值体现,前提是把它做好。我们需要用职业的状态去对待,才能做好工作。所谓的职业,就是无论你喜欢与否,也不管你能耐大小,你要能随时进入应有的岗位角色和状态。
保持你最职业的一面,即是最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