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今年秋冬第二次大流行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球化倒退,国际化受到了阻碍,许多国家将制造业迁回国内,破坏自由贸易的壁垒和报复措施正在增加,这在基础加工和防疫物资上表现尤为明显。
1,各国出台防疫物资保护政策
随着海外的第二次大流行,各国出台了禁足的政策,出入海关需要隔离,各国的交流在日渐被阻断,推出的防疫物资保护政策也随着情况来回变化,医疗用品外贸的变动也随之而来。
● 俄罗斯工贸部已经提出草案,规定到2021年底前禁止政府采购外国医用口罩;
● 伊朗则禁止进口可在国内生产的医疗用品;而伊朗国内产N95口罩、防护服和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已获批无限制出口,以支持国内生产商和满足国外抗疫需求
● 英国也已指示要脱离对中国医疗用品和其他战略商品的进口依赖;新冠疫情以来,需要欧洲的国家都在中国进口大量的医疗用品,一些欧洲国家表示“担心关键物资依赖”,英国将首先采取措施保护英国的技术基础。
● 法国则保证在年底前实现关键医疗用品的“完全独立”;
● 意大利防疫官员宣布,从9月开始口罩将不再依赖进口。生活卫生防疫用品,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口罩,依然需要通过国外进口来满足医疗机构和大众需求。自疫情爆发以来意大利已有135家企业转型生产医疗防护设备和用品,意政府将会继续推动医疗防护用品的社会产能,
2、印度:自力更生计划
印度轰轰烈烈搞起了“印度自力更生”计划,协助本国产业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及有利于参与政府采购。目前,印度的关说上调、清关延误、全国范围内抵制中国制造的情绪异常高涨,已经全面禁用微信、QQ、微博、TikTok、快手等59个中国app!但是在印度有九成的灯饰来自中国,一家经营灯饰的商店表示,店铺所有的灯依赖从中国进口,“大约有400种吊灯款式,仅有约10种是印度的”。这是印度灯饰依赖中国工厂供应的缩影。 2020年6月26日,DHL发布重要服务更新,印度临时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进口货物。
3、澳大利亚:抵制中国制造
今年澳大利亚和中国的问题屡次上热搜,澳大利亚政府表示,疫情之后澳大利亚企业摆脱中国制造业将“不可避免”。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一则安全提醒,澳大利亚国内对华人和亚裔的种族歧视言行和暴力行为现象明显上升,提醒中国民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勿前往澳大利亚旅游。澳大利亚单方面的不断挑衅下,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外交关系跌入谷底,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澳方产品质量的把控不过关加上中方对某些行业的反倾销调查,澳大利亚产品出口中国遇到了阻力,原先畅销的红酒如今滞销入库,海产品龙虾也遭遇出口限制,原木、大麦、煤炭交易纷纷受挫
当前形势下,一些买家可能迫于保护主义和民情,转移采购方向,主攻上述市场的外贸人需要引起注意,早做打算。在疫情后的世界,更多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将被认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如果政府为了这个目标刻意将现有供应链割裂,生产成本可能会上升,增长可能会放缓。较富裕的经济体可能增长更慢,而近年来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速也可能会回落。2019年,世界经济以健康的速度增长,但贸易出现下滑,部分原因是川普政府针对多个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政策。世界贸易组织有两个大流行后的预测。它的乐观设想是,到明年,贸易将反弹至没有危机时的水平。其悲观的数据显示,跨境贸易的增长速度比之前预期的水平低20%,增速也更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