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拾贝·第161天

      ――剧透人生,我们自己是导演

      二天的心理剧课结束,沉浸恋恋。不觉辛苦,只觉入剧渐深,抽身恨短。更敬爱感叹我们的宋老师功力深厚,能量满满。眼耳口心,观闻言感,要言如舵,机敏巧引,稳操定盘。

      二天来,小小一方舞台,剧透人生。

                (一)

      2017年11月11――12日,格瑞特心理辅导的舞台上,宋金娥老师导演的心理剧正在上演。

    热身过后,帷幕拉开。或顺手拈起一抹颜色,或随机拿来一幅冥想画面,主角置身其中,穿越时空,隔空对话;心灵撞击,触发痛点;沉痈旧疴,浓缩画面;真实呈现,聚焦眼前;诸多感悟, 修通你我;场域能量,撼人心魄。

    泪罢幕合,欣悦叹服:好神奇的心理剧!好强大的宋老师!追随你――永远!

      观剧触发体验,搅动情感,但无论是体验,还是情感,都是转瞬即逝,新知覆盖旧识。昨天观剧的体验,今天追忆,已是模糊一团,索性跳至今天场景,看能否找回些宝贵的体验。

      做心理剧的主角是需要些突破的,他需要做好敞开的准备,勇敢的面对自己血淋淋创痛,他需要绞尽脑汁回忆,艰难的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伴随着挣扎、阻抗,抑或委屈、愤怒。观者在别人的故事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感受主角的痛,也偶尔会触发自己的旧伤,抑制不住泪崩,与主角共振、共鸣。清醒、理智的时候,会体悟他的旧伤症结点,理解他缘何如此,也和自己生命中的过往对接,悄悄疗愈一段沉疴旧痛。

    心灵震颤和泪水泉涌的背后一定藏着你抚不平的伤,岁月修复不了的痛,这需要你用心、用智慧、用身体去感受、觉察和体验,然后果断地去处理。

      这里不再肢解剖析一段创痛作为例证,因为撕开一段血淋淋的伤口,没能力清理、缝合,会造成二次创痛。但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是带着伤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各有各的伤,各有各的痛。不由想起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精彩开头语:

vengeance is mine:I will repay, saith the lord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家庭是这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二)记梦

    昨夜一梦,梦中忽醒,忆及梦中情景:大概是我与儿子在家休闲,儿子玩乐,我侍弄衣饰打扮的情形。忽而,要跟着别人到什么地方去,拐弯抹角,要穿过别人家里。跟着前面的一对年龄此我大的中年夫妇,踩着别家灶台往上攀登。灶台上悬空,似有放厨具的铁架可踩踏,上面可能不太费力就可到达天井,因为天井透过来的亮光举目可见。但眼前的不足一米的台架没人帮忙我就难攀登,急急地想追上前面那对穿灰黑衣服的中年夫妇,一来想循人家足迹,二来困难时好请人帮忙借力。可还是晚了一步,只看到人家闪过天井的背影,正着急如何上去,情急之中踢翻了人家灶台上的碗,里面盛着什么汤食,很是歉疚。可这一个机灵才意识到,刚才只顾跑着追人家,没顾上儿子,儿子在哪呢?落在家里了?还是丢在半路?于是惊慌大呼儿子的名字,丟了儿子我会急疯……

      梦中惊醒,细思琢磨:类似这样情急势危,丟儿子,找儿子的梦已有多次。像这样看人顺利攀登的高台险路,我眼睁睁想攀,却无力也不能亦有多次。这如出一辙的梦境反复出现,有何隐喻?为什么只有我和儿子?老公在哪儿?他该是护着我和儿子,帮助儿子的人呐!是我和儿子丟了老公,还是老公丟了我和儿子?只记得我每每找不到儿子的情景,似乎是记忆中的某个情形……反复出现的梦一定是我人生中亟待解决的议题,梦也是来帮我的吗?

      哦,又一次相信了机体智慧!

     

                2017.11.13

我和敬爱的宋老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