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就是交易火爆的市场;而熊市,就是交易惨淡的市场。
牛市不一定赚钱,同样熊市也不一定赔钱。
只能说,牛市中大家买卖股票的欲望强烈,赚钱的概率高一些,而熊市中的股票无人问津,所以赚钱的概率就低一点。
当下的市场算是牛市吗?
当然算。这几天的每日成交量已经过了万亿,明星基金刚出就被抢购一空,这不是牛市是什么呢?但大家都赚钱了吗?
肯定没有,比如最近做半导体的同学赚的盆满钵满,而把资金放在大蓝筹上的哥们早已哭晕在厕所。
那即使做了半导体方面的人,确定都赚钱吗?
肯定不是了。半导体再好,估值也不可能估到天上去。怎么上去的,还得怎么下来,就像击鼓传花,不知道什么时候鼓声停止,只有先知先觉者赚钱,后知后觉的接了最后一棒,其实跟传销是一个道理。
熊市能赚钱吗?
当然能了。如果大家没有交易的欲望,那就买银行股咯,工农中交建,分红率基本都在5个点左右,妥妥跑赢市面任何一款理财产品。
既然是这样,如何在股市稳定赚钱呢?
其实最终,大家都只能是赚自己认知的钱。
比如你专做中国平安一只股票,长期反复做,有个几年下来,你对公司情况了若指掌,股价波动空间也有了一定认知,如果再掌握一些财报的知识,你的胜率就会慢慢提升上来了,虽然不刺激,但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而听小道消息的,打板的,玩庄股的等等,即使是一时侥幸得手,最终还是怎么赚的怎么亏回去,因为这种赚钱方式就跟抛硬币一样,怎么说呢?
假设我们把正面向上比作赚钱,反面比作亏钱。你抛了10次硬币,有8次是正面,2次是反面,那就能说明正面向上(赚钱)的概率是80%吗?
肯定不是,根据大数定律,你抛硬币的次数越多,正面向上的概率越接近1/2,也就是说,这种炒股模式就是猜大小,跟赌博一样。
目今市面上大概有三种类型的股票:
1、有想象空间的公司。
这类公司一般是朝阳产业,比如当下比较火热的5g啊,人工智能啊,无人驾驶啊等等。
然鹅,一般具有想象空间的股票,业绩通常一般甚至亏损。比如5g概念的中兴通讯,前年被美国罚了几十个亿,所有利润都被人家拿走了,账面上一毛钱都没有,如果不是国家拨款援助,早就破产倒闭了。这种公司平时无人问津,但只要牛市一来,借着5g的东风马上就飞上天,这种类型的股票特点就是大起大落,做这类题材的股民,心理承受力一定要好。
2、有业绩增长的公司。
业绩增长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业绩本来就很好的公司,另一种是之前业绩亏损,但现在正慢慢变好,也就是所谓的困境反转。
第一类大多是蓝筹股,比如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这类公司不仅长期经营稳定,更难得可贵的是每年利润额还有稳定的增长,这种公司无疑是好公司。
但好公司一定赚钱吗?不一定,这就是心理博弈。
好的公司,大家认为你本来就应该这样;而本来不咋地的公司,一旦利润上来了,大家就认为你浪子回头了,前途不可限量了,愿意买的人就多了,买的人多,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股价也就更容易抬上去,因此反而第二类公司股票更容易赚钱。
3、高分红的公司。
既没有想象力,又没有业绩增长的公司,一般都是些夕阳产业,比如钢铁、煤炭、水泥等重资产的公司。
夕阳产业的公司一定赔钱吗?
不是。夕阳产业不等于是烂公司,只是公司的厂房、设备等达到了一定规模,就不可能再扩张了,公司的估值也就那么多了。公司赚来的利润既然不能投入再生产,那就只能分红了,因此这类公司的股息率通常很高。
以大秦铁路为例,它的股息率基本稳定在5-7个点左右,如果你经常做这只股票,熟悉了之后,大概股价高点和低点就有数了,如果能低买高卖,那就可以赚到价差和分红的两份钱,何乐而不为呢?
一般来说,具有想象力的公司适合年轻人玩,因为他们玩得起,喜欢大起大落的刺激,赔了大不了回去打工;业绩驱动的蓝筹适合中年人玩,因为中年人有家庭要养家,平时工作也忙没啥时间盯盘,大起大落的票子对他们来说心理难以承受,还会影响工作;最后高分红的票适合老年人玩,因为老年人身体情况容易受情绪影响,万一哪天一下子赔太多,血压忽的上来了,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