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翔老师的视频号里听说了这本书,叫儿子帮我去图书馆借了过来。拿到手后,发现书的每一页上面几行是苏格拉底的话,下面应该是题解吧。
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指控“蛊惑青年,不信国教,崇奉新神”。在雅典城邦的广场上,他对500名陪审员做出义正词严的申辩,最终接受了死亡的判决,完成了自己作为雅典牛虻的使命,也留给我们一个永远思考不尽的哲学命题。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他的受审和死刑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母题。
柏拉图创作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无疑是西方最感人的作品之一。柏拉图创作这篇对话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申辩,也是在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申辩,为高贵申辩。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30多岁时,苏格拉底做了一名不收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生。
苏格拉底将自己视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他称自己是一位使者,整天都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只为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他认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这匹骏马现在因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盯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而苏格拉底便自认是这样的一只牛虻。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恼怒,他们要踩死这只牛虻,但这是神的旨意,天命不可违,因此他冒死不辞。
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继续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许多人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
40岁左右,他在雅典远近闻名。当时他和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关于伦理道德、教育政治,他也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书虽然看不大懂,但是苏格拉底很伟大,为了坚持自我,放弃了生命。
苏格拉底语录
1、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2、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
3、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4、真正高明的人,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
5、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是看他对别人如何。
……
(部分内容摘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