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呆久了,难免心生抑郁,心生释放之趣,意欲返璞归真,早有凌云志,再登鲁班豁,雾蒙蒙的春日下午,向西山进军,向红旗渠开拔。
车子行驶在宽阔的红旗渠大道上,车流不息争相向前,想车主和我有着同样的心胸,一睹大山之芳容心日痴,近山情更真,尤其是在云遮雾罩的境况之下,更是撩人心魄,追寻“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的仙境而去了。
车子行驶到半路上,863七号院之外,“啪”“啪”声骤然响起,有雨敲打车窗,一滴滴在玻璃上四散开来,飞珠溅玉一般,滴落在如诗如画的心海。由衷的爱这天气,爱这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的雨水了。
雨水已过,惊蛰也已过去,二月二龙抬头也已成为翻阅的日历,不想在几天之后,才迟钝的反应过来。老天不按常理出牌,已成为一种常态化,这雨并不缠绵,如牛毛,像花针,有着十二分的柔情蜜意,相反却有着夏雨的激烈与奔放,来的迟,来的晚,却来的真,来得急。想来是潮湿空气在爬坡的过程中,突然和冷空气交锋,一阵茫然失措之间,跌落云层,潮湿了家园,秀美了山川。
果然,爬上观光大道之后,向北走约三四里的光景,雨渐至稀疏,偶有一两点敲落,为难得一见之景致。应算得上是一场喜雨,一场报春报信的雨。
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巍峨矗立眼前,车辆摆满了路边,如织的游人上上下下,追寻着山寒水瘦,却又蕴含无限生机的山川,完成着寻梦之旅、追景之行。把车置放于停车场,向北穿越公路,沿风景点旧路而上,路陡峭,人声俏。
红旗渠水缓缓流淌,太行山落寂静无声,迎接着上上下下客,承接着南来北往人,吸纳着南腔北调音。太行山壁立万仞,无欲则刚,红旗渠水包罗万象,有容乃大。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风势如山势,挺拔陡峭,一阵紧似一阵,却有五六岁的顽童顺陡坡俯冲而下,不惧这风风雨雨,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冲劲儿,有的是力量。
山桃花刚刚露出嫩芽,在春寒料峭的风中,微微抖动着,“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林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漫步小道,穿越山林,与景为伴,诗情横生。有好事者、好景者,折桃当春,炫耀于手中,插植于室内,一扫室内颓废之气,蓬荜生辉,满室生春。遂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之叹!这种充为己有的心态,人人有之,众而效仿,当现摘瓜而稀之悲也!
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盘路上,虽已是下午的四点多钟,且有山风呼啸而来,又有两三点雨结伴而行,登山的游客却是络绎不绝。对面走来的是下山者,说说笑笑满脸盐渍者有之,拄拐杖一拐一拐下山者有之,年轻人疾步而奔,年纪大者稳稳当当而来;比肩同行上山者,或寂寞无语埋头登山,或呼朋引伴,声音跳跃于山林。
从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和登鲁班和老路的交汇处开始,一改石土路径原始风貌,皆人工石砌垒就,水泥挂缝,一条条一块块,迈开大步,一步一个台阶,每一步竭力攀登,每一步都在向上。无乱石之碍脚,无泥土之滑足,无选路之劳形。但有体力,只管疾步飞奔,到达山之顶部,半个小时立就,大鹏展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里春光竞自由。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当夕阳落下了最后一缕,月明星稀缓缓来临之夜,点点灯光映照,声声虫鸣相伴,个个友人相随,踏踏之步响于山林,隐隐笑声穿越夜幕,一路踏歌而来,成为山林之幸事也!当为人生之幸事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如今,这只是心中一个美好的意象。河水离开河床已经很久了,在它们相濡以沫的季节,山拥着水,水依着山,高山流水,山水相依,是怎样的一种爱恋?是怎样的一种柔情蜜意?而今河床裸露,不闻流水潺潺,但听山风呼啸,尘土与茅草横飞。最妙的是,于其中能发现点点的绿意,生命之波已在悄然涌动,心中的感动便喷涌而出了。
想去岁登山之时,人年体轻,一路疾步狂奔,虽有气喘吁吁,也从未停下脚步;虽有汗流浃背,却是心中有目标,不敢有懈怠,一颗红心向山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十分钟来来回回,尽显勇士之风范。现如今,年岁大,体重增,膝盖疼,气喘如牛,汗气腾腾,心在鲁班豁顶,身在鲁班脚下!遂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叹!
山风吹落经年的树叶,细雨滋润来年的芳草,虽有“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新叶催陈叶”一说,但更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谈,正值壮年,举头远望光明顶,也无风雨也无晴,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