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8 子夏问曰:“‘巧笑盼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今译】:子夏问老师:“《诗》说庄姜笑容美好,眉目黑白分明,却说其娴淑胜于装扮,这是什么原因?”孔子说:“绘画以素纸为基础”子夏说:“先有忠信,而后才有礼”孔子说:“能明白我深意者,非莫属子夏,从此可与你谈诗了。”论语学记 第47篇
【学记】:这段对话是以“以事喻义“”的形式出现,常见于夫子和弟子之间谈话的时候。孔子借弟子所请教问题,看弟子的根基,加以引导,以引发所问者达到透析事物的本质,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个照葫芦画瓢的复制过程,高明的教育应当如夫子一般,借问题,以引发所问者的思考力,如此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的教育手段必须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曰老师当有深厚的学问和善于识别学生根基的能力。二曰所问者当拥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素养。而类似于子夏所问与夫子所答之案例,在夫子的三千弟子当中,应该不少,但罗列在书的,只有子贡所问所答和子夏的所问所答,他们被孔子确定为可以与其谈诗的人。这种可以谈诗的说法,即是对弟子的褒奖,更是对他们学养的肯定。
子夏在读《诗经》“‘巧笑盼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时,因“素以为绚兮”而心中生起疑问,《诗经》里的这段话是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而作,但为什么会“素以为绚”?子夏不明白其究竟原因,便向自己的老师请教。老师只说“绘事后素”四个字,引发了子夏的思考,为什么?因子夏问的是关于容貌的事情,夫子答的是关于绘画的事情,绘就是绘画,意为绘制美丽的画作,必然是在洁白的纸上才可以,这种洁白就是素就,既然由容貌可以引发绘画,也就能引申为对“礼”的思考,一切事物既然有本体,也就有外用,当然也就有先后的次序,于是也就有了子夏的:“礼后乎”。若“礼”的建立没有忠信作为基础,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礼。很显然,孔子对子夏“礼后乎”的回应是非常满意的,不然为什么会说“可与言诗矣。”
【感悟】:“礼”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忠信才是礼的本质。若无忠信,“礼”就会变为一种虚伪的自我粉饰。只追求表面的造作,不去修养内在的涵养,美丽的容颜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注释】:巧笑盼兮,美目盼兮者,以素为绚。绘作,礼乐者亦复如是,忠信于前,礼与其后。夫子以“绘事后素”为诱导,而得子夏之“礼后乎”,通篇最重者,唯此七字,然所表达之意,远超其数十倍,由此足见,言不在多,而在于时,若无前之所问,必无后之所深发。由此足见,言不在多,亦在于精。由夫子之四字,换子夏之三字,承前启后之妙用尽显其间。夫子由此感叹“可与言诗”。深感夫子又得一英才而教授之,喜悦溢于言表也。
颜之素 娴与淑
礼之素 忠与信
事之本 体与用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巧笑倩兮,此处用作笑貌美好之形容辞。眉目盼兮,盼,目之黑白分明者。形容目睛转动时之美。素以为绚兮,此喻美女有巧笑之倩,美目之盼,夏加以素粉之饰,将益增目容之绚丽。礼后乎,礼乃后起而加之以文饰,然必加于忠信之美质。
此章亦是礼必有本之意。又见孔门论诗,必推明之于人事。文学本原在人生,故治文学者,必本于人生而求之,乃能发明文学之真蕴。
《论语讲要》:《硕人》这篇诗是为卫庄公夫人庄姜而作。据《诗序》说,庄姜贤美,但庄公惑于嬖妾而疏庄姜,卫人闵之,故有此诗。
子夏读这三句诗,读到素以为绚兮,便问孔子:“何谓也。”
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礼以忠信为主,学礼以忠信为前提,不忠信之人学不到礼。礼后,就是礼在忠信之后。
子夏能悟孔子言所未言,所以孔子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恒解》:子夏因诗言人美质而悟及礼,此可为思无邪之法也。
《论语正义》:马曰:“倩,美貌。盼,动目貌。绚,文貌。”
戴氏震《孟子字义疏证》:“素,以喻其人之娴于仪容。”上云:“巧笑千,美目绚”者,其美乃益彰,是之谓“绚”。喻意深远,故子夏疑之。
且礼者,五徳之一徳,犹素者五色之一色。以礼制心,复礼为仁,礼失而采,礼云礼云。太素者,质之始也,则素为质。后素者,绘之功也,则素为文。
故曰太文弥朴,孚似不足,非不足也,质有余也。
《论语集注》: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谢氏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杨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其质,礼不虚行。”此“绘事后素”之说也。若夫玩心于章举之末,则其为诗也固而已矣。所谓起予,则亦相长之义也。
《论语点睛》:素以为绚,谓倩盼是天成之美,不假脂粉,自称绝色也。“礼后乎”者,直斥后进之礼为不足贵,亦非先后之后。
《论语义疏》:又刺缝成文则谓之绣,画之成文谓之为绘也。凡画绘,先布众采,然后以素分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美质,亦须礼以成也。子夏闻孔子云:“绘事后素”而解特喻人虽可怜,必后用礼,故云“礼成乎。”
孔安国曰:“孔子言‘绘事后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故曰‘礼后乎。’”
包氏曰:“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也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欢迎留言 欢迎转发 多提意见 共同学习微信扫一扫